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利用茶的国家。陆羽在《茶经》中提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炎帝神农时代距今将近5000年。打开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可以闻到茶香。“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是人民大众每日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之一。“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可见茶是东方文化的载体,是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一种依托。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都有饮茶的传统和习俗。客来时,敬杯茶,能增进情谊;口干时,饮杯茶,能润喉生津;疲劳时,饮杯茶,能舒筋解乏;空暇时,品品茶,能感受天乐;心烦时,品品茶,能破除孤闷;饱食时,品杯茶,能消食去腻。中国人最懂得饮茶的无穷乐趣。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总结道:“饮茶为整个国民的生活增色不少。它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了任何一项同类型的人类发明。人们或者在家里饮茶,或者去茶馆饮茶;有自斟自饮的,也有与人共饮的;开会的时候喝茶,解决纠纷的时候也喝;早餐之前喝,午夜也喝。只要有一只茶壶在手,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一般说来,中国人喝茶喝出了两大类型与三种境界。

一、喝茶的两大类型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由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有别,生活习惯和饮茶习俗自然有差异,在几千年的茶事实践中,各民族形成了风格不同的茶风茶俗,我们把千姿百态的饮茶习俗归纳为两大类型。

(一)清饮

清饮是指在冲泡或煎煮茶叶时,不添加任何其他的辅料,闻的是茶的本香,品的是茶的原汁原味,感受的是茶独特的韵味。例如冲泡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台湾冻顶乌龙云南普洱茶等,用的多是清饮法。

(二)调饮

调饮是指在饮茶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茶中加入自己喜爱的辅料,调出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如在茶中加糖、加蜜、加盐加奶、加薄荷、加柠檬、加香料、加芝麻、加中草药,甚至还可以加酒,兴之所至,爱怎么喝就怎么喝,总之有利于健康,能喝出好心情就好。蒙古族的奶茶、藏族的酥油茶、白族三道茶、维吾尔族香茶、回族三泡台、侗族油茶、纳西族龙虎斗、客家擂茶等均属于调饮。

二、品茶的三种境界

饮茶的过程与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一致的,都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我们把品茶分为得味、得韵和得道三种境界。“得味”是指在饮茶时注重茶的理化性质,从茶的色、香、味,品出茶的类别、品种、新陈、优劣。这是饮茶的初级阶段。得韵”是指把茶事活动上升为品茗艺术,在品茶时注重环境的营造、背景音乐的选择、茶具的组合、茶席的布置、冲泡程序的编排,冲泡技法的练习、用水的选择,以及水温和出汤时间的掌握等,使人在茶艺过程中获得美感乐趣,从品茶的过程中获得美味乐趣,这种双重乐趣使人在茶事活动中获得感官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享受。“得道”是品茗的最高境界,是指茶人在茶事活动中以茶为媒体进行沟通自然、内省自性、澡雪自我、彻悟大道的心理体验。这是茶人通过澄怀味象,达到天人合一、物我玄会、明心见性的过程,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对“茶味人生”的彻悟。现代人确实太忙、太累,忙到丧失闲暇与自我,累到心早已麻木,已没有精力去享受生命的快乐。因此很有必要用茶道来调节人生。


笔者认为,对“茶味人生”的彻悟,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其一是像品茶一样心无杂念地去细心品悟生活,从苦涩中品出生活的甘美与芬芳。其二是真正领悟到茶的世界是万物和谐、共生共荣、相互依赖的世界。再好的茶如果没有清纯的水,没有适宜的茶具,没有恰到好处的水温和出汤时间,也无法泡出清香甘活的茶汤。由此推出再优秀的人如果不能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相和谐,生活就不可能有幸福和快乐。其三“茶味人生”是对“虚荣人生”的彻底否定,即“剥掉人类为使自己所谓的神圣而制造的一切伪装”(《禅与茶道》日本铃木大拙),按照人生的本来面目去真实地享受生活。日本茶道的祖师千利休用两首歌概括总结了品茗悟道的境界其一:有径通尘外,品茗在茶碗世人常聚此,只为绝凡念。其二:远眺檐下月,清辉泻长空照起心头智,灭却万种情。我国传统养生学认为,天地自然之道、人类道德之道和养生之道是统一的。人与天合,彻悟大道是养生的最高境界。《黄帝内经》写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夫道者,年皆百岁。”也就是说,彻悟了大道的人都能长命百岁,所以茶道养生重在品茗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