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

“老何,你今天起来那么早,是来看荞麦长势的吗?”“对头,今年收成不错哟!”11月9日8时30分左右,太阳还没有露脸,涪陵区武陵山乡角帮寨村还是雾气缭绕,该村3组组长李兴明路过仓坝(小地名)时,与村民何显彬互相热情地打着招呼。

一年增收近万元

当日,记者在这里看到,大片大片的荞麦长势喜人,满眼粉白花在秋风吹拂下,掀起一波波白浪,格外引人注目。

“我家种了6亩荞麦,今年长势好,估计收成不错,明年准备多种几亩。”何显彬满脸喜悦地对记者说,从2011年起,他就与老伴在立秋前后,就在坡地上种了6亩荞麦。种荞麦生长周期短,耐高寒,不费力,只需要种植前打一次除草剂,平时基本不再需要管护。

“今年的荞麦能卖个好价钱。”何显彬告诉记者,这6亩坡地荞麦,按亩均产量200公斤、当前市价每公斤8元计,估计能增收近万元。“这比种玉米、红苕划算。”他说。

“过去坡地都是撂荒的,近几年来,每逢立秋前后,村民都在坡地种荞麦,年年都能卖个好价钱。”李兴明说,“荞麦生长期短,抗逆性强,耐寒瘠,当年可多次播种多次收获。荞麦富含氨基酸,它有降压、降低血糖作用,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症有一定的食疗保健作用,‘荞麦粑’很受市民喜欢。”

与何显彬一样,该组有43户村民今年种植了荞麦。“之前种的荞麦基本上是自家吃,很少卖,吃不完的都用来喂了猪和牛。从2011年起,得知荞麦能卖出好价格后,我们就扩大了种植面积,能增加收入。”站在一旁的村民徐正荣说,他家今年种了5亩荞麦,预计可收入8000元。

发展荞麦助农增收

据悉,武陵山乡村民过去有种荞麦的传统,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食品营养结构的改变,人们对粗粮情有独钟。从2011年起,该乡党委、政府把发展荞麦作为贫困农户增收的项目来抓,根据市场导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种植。该乡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任文奇说:“今年全乡荞麦种植主要集中在角帮寨﹑百花桥等村,面积有1000亩,种植户有320余户,预计将给农民带来160余万元的收入,助农增收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