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子

从大庆市区出发,沿着大广高速一路向南行车,一个半小时左右,“提子熟了”的各式标语开始不断映入记者的视线。虽然天空飘着雨,但路边每隔七八米,就有一户农民,将洗好的青青红红的提子摆上餐桌,请路过的客人品尝,如果你被提子的美味所吸引,农户还会邀请你进棚采摘。

与记者同行的大庆市科技局农村科的肖昆告诉记者,这里就是被誉为“中国寒地提子之乡”、“全省最大棚室绿色果蔬生产基地”的大庆市大同区。她每次路过此地,都会买点提子给家人带回去。“这里的提子上的都是农家肥,吃着放心。”

记者走进一户大棚,满眼熟透了的青提,青翠欲滴。大棚的主人王颖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都有来采摘的,很多是从大庆市区特地开私家车来摘提子的,还有不少外地路过的,提子采摘根据品种不同每公斤卖12元到16元不等,周末人最多时一天能卖三四千元。当记者感叹效益好时,王颖笑着说,“其实采摘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提子都是被肇州、哈尔滨、松原等地的收购商拉走的。一次拉货在2500公斤左右。”王颖告诉记者,她种了10栋棚的提子,一年保守算能挣10万多,“以前种玉米,20亩地赶不上这一栋棚(一亩地)的收入。”

 记者随即被带进一栋新式的占地十亩的连体大棚,但记者在里面并没有见到预想中的色泽鲜艳的提子。棚主于波告诉记者,“这连体棚是今年新盖起来的,专种提子,第一年不产果,第二年才开始收呢。它比普通棚省地,效益能提高70%。”一听建棚的投入,记者吓了一跳,足足80万。“这可是我全部的积蓄。”于波憨厚地说。

都知道农民做事最求稳了,“怎么舍得一下子投入这么多?万一种不好赔了怎么办?”面对记者的疑惑,于波很有信心地说:“不会,有宋健呢。我原来种的是一亩的棚,有一次秧上长了白霜,得了白粉病,我买了药,上了两遍也不好使。宋健眼厉害,一瞅,就知道该用什么药,怎么配,我听他的,上一遍药就好了。我们这儿,谁家提子有病了,都找他治。他还定期给我们讲课,告诉我们怎么种。只要有他在,保准儿赔不了。”

提起宋健,在当地种提子的农民中,无人不晓。按照农民们指的路,记者找到了宋健的所在,门口一块牌子上写着:“农民大讲堂,时间:每月1日,15日。”令记者惊讶的是,里面一间长长的讲堂,竟然摆了三百多张桌椅。宋健则不以为然,“提子种植的关键期,这里根本坐不下。”

肖昆告诉记者,这个“农民大讲堂”是去年大庆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给建的,之前农民都是在室外的空地上听宋健讲课,风雨不误。每月的1日、15日,这里都是大同区八井子乡最火的地方,连区政府和乡政府公布事情,都要到这里来。近年来,宋健举办各类提子标准化生产技术讲座达400多场次,培训农户达20万人次,辽宁、吉林、新疆等地的农户也慕名来听课。

宋健是省科技特派员,地道的土专家。2007年,大同区八井子乡乡长三顾茅庐,从提子产地辽宁省营口市熊岳城镇把他聘来,给乡里的农民做提子技术指导。当年,大同区棚室刚刚起步,提子种植品种单一,且竞争力差,种提子的还不到3000栋。宋健边干边摸索经验,使提子原有的休眠期从90天缩短为30天,果实提前2个多月上市。温室提子4月5日就上市,创造了全国提子上市最早的奇迹。他还使每亩地的苗木种植数量翻了一番,亩产跃上4000公斤。先后引进新品种达21个,有美国红提、无核早红、无核玫瑰等。其中,红提个儿大、颜色深、含糖量高,可与进口提子相竞争。他还建起了120亩提子科技示范园区,成立了“大庆市大同区宋成军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社员已发展到1200多人。

通过辛勤耕耘,宋健寒地棚室葡萄种植技术在黑龙江遍地开花。截至目前,仅大同区种植提子的大棚已发展到3.2万栋,带领农民年增收达1.5亿元。

提子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