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

大鲵养殖的技术之中,娃娃鱼价格按市场最低价350元一斤的批发价格算,一条鱼可以卖到1400元,那么一条大鲵的利润可达一千元左右,所以养殖前景很广阔。现就把大鲵养殖的技术介绍如下。

大鲵养殖的技术有以下几点

一、建池  

自然界大鲵生活在海拔300~800m的山区溪流中,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人工建造大鲵养殖池最好应仿照大鲵自然界的生活状况等来进行。 

1、水资源要求 

大鲵养殖对水的总体要求是:水源充足,无毒无害,符合了渔业用水的标准。具体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温上,应严格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好;在水质上,要求溶氧丰富,在3.5mg/L以上,PH值在6.5~7.5。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都不能超过渔业用水标准。 

2、环境要求 

大鲵养殖池四周要求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清新,以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环境相对独立为好,另外,要求交通方便,当地鱼虾蟹或动物内脏等饵料资源丰富。 

3、养殖场的设计建造 

大鲵生长有明显的阶段性,并有变态过程,人工养殖大鲵其养殖池须分阶段设计建造。其养殖池面积应视大鲵规格大小而定,稚鲵池(蝌蚪阶段1龄以内)0.5~1平方米,幼鲵池(幼鲵阶段1~2龄)1~2平方米,成鲵池(成鲵阶段2~4龄)2~4平方米,亲鲵池(4龄以上)5平方米左右。

大鲵各阶段养殖池,其形状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长宽比为3:2,其高度要求在所养殖大鲵其全长的二至三倍,养殖场池四周及底部应光滑,顶部建防逃设施或加盖防逃网,在池内可设计多个洞穴,便于大鲵隐蔽躲藏,各养殖池应建造独立的排灌设施,做到水位能有效调节,水进出自如,排污方便。 整个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大鲵防逃、防偷、防害设施。

二、鲵种投放

大鲵养殖中,鲵种投放前应进行池子消毒和种苗消毒。若是新建成的鲵池,要用水浸泡一个月才能使用。用150克/米2的生石灰进行池子消毒,鲵种消毒用5%的食盐水浸泡15分钟来进行。投放时间为春季3月份,水温8~10℃,密度为一龄鲵种8~10尾/米2,二龄鲵种5~6尾/米2,规格整齐的鲵种在同一池中饲养。

三、日常管理

大鲵养殖中,成鲵养殖的日常管理主要有水温、水质调节,饲料投喂和防病、防逃。

1、调节水温和光照

在暑热期用遮荫网覆盖,保持水温不至于超过25℃。大鲵对水体温度要求较严,超出其忍受力会造成大鲵冬眠或夏眠,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大鲵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另外,大鲵畏光,养殖场应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

2、水质调节

成鲵池的水保持清爽,水中pH值为7.2~8.2,池水透明度30厘米,溶氧量为5毫克/升,7天清理一次池中污泥和杂物。

3、饲料投喂

大鲵是肉食性动物,饲料投喂做到四定:定时,每次在傍晚时进行投食;定位,在相对稳定的位置进行投食;定质,投喂新鲜、无杂质的饵料,活饵料以小鲫鱼、青蛙为好;定量,每次投喂量为大鲵总重的6%~8%,夏秋两季每两天投喂一次,冬春两季每5天投喂一次。

4、防逃防偷

大鲵养殖中,大鲵逃跑能力特强,其陆上或水中运动较为敏捷,并能爬高顶重,稍有不慎便会逃逸,必须时刻注意防逃,尤其在下暴雨时要注意。养殖池和整个养殖场所有进出水口和陆上通道口都要装防逃设施。 大鲵其经济价值较高,在养殖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防止不法分子的偷盗。

四、病害防治

大鲵在人工养殖环境中,由于环境、饵料、密度等影响,人工养殖大鲵比野外大鲵发病率、死亡率高出几十倍以上,要提高养殖大鲵成活率必须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前提下,注重预防为主,方能保证大鲵养殖成功出成效。

1、烂尾病

大鲵患此病时,尾柄基部至尾部末端常呈现红色小点或红色斑点状,周围皮肤组织充血发炎,表皮略呈灰白色,严重时患病组织肌肉坏死,尾部骨骼外露,常带有暗红或淡黄色液体从创伤部位浸出。病鲵活动减弱或伏地不动,不思食,尾部变得僵硬,不久便死亡。

大鲵养殖中,此病四季均可发生,6~8月间是该病发生的高峰期,主要危害1~3龄大鲵。防治方法:用0.2~0.3ppm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包括饵料台,人造洞穴,每天一次,3~4天为一疗程。对病情较重的大鲵先用15~25ppm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浸洗创伤部位,并用棉球将创伤部位表面的附着物清洗干净,随后用消治龙软膏或硫磺软膏等消炎药物涂敷患处,每天一次,5~7天为一疗程,并结合用氯霉素2~3g+卡那原粉2g+VC2g+VE2g+VB2g每公斤体重用量,将上述药物均匀拌入饵料中投喂,连用3—4天。

2、腐皮病

大鲵养殖中,腐皮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症状是:病鲵体表常出现不规则状红色肿块,发病初期于红色肿块中央部位有米粒大小的浅黄色脓胞,并逐渐向周围皮肤组织扩散增大。当脓胞穿破后便形成疥疮样的病灶,病灶组织充血发炎,呈靡烂状。这时感染相当快,病鲵卧伏于池中不食,如不采取措施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

防治方法:定期用0.3~0.4ppm强氯精或0.2~0.3ppm二氧化氯泼洒全池,进行彻底消毒灭菌处理。发病期每天一次,连续4~6天,并用0.3~0.5ppm孔雀石绿溶液或医用双氧水冲洗患处,随后用消治龙软膏或肤炎康软膏涂敷患处,每天一次,4~7天为一疗程。再按大鲵体重每公斤注射甲鱼保康剂针剂0.3~0.4ML,注射部位一般为前肢下端软组织处,呈45度角注入,每天一次,连用3~4天即可治愈。注意:当发现大鲵患病时,应迅速将病鲵隔离分池饲养。

总结

以上就是大鲵养殖的技术介绍,合理运用知识,才能更好的提高大鲵的产量及质量。更多水产养殖技术请查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