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中国人重道但不轻言道虽然“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但是却直被日本人沿用至今。在世界茶文化发展的历程中,日本茶道、韩国茶礼、中国台湾茶艺可以说是为人熟知并值得尊重的。中国大陆,作为茶叶起源地,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有过繁荣昌盛,也有过衰微低迷,但因为一片叶子的生生不息,茶的精神却从未断层断代,这也就确定了中华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源远流长然而,在这快速纷繁前进的时代,在茶文化繁荣发展的今天,面对世界的爱茶人,我们该以怎样的表达来迎接“茶为国饮的时代需求?中国的茶文化究竟该有怎样的时代语境?国人的饮茶习惯在承袭传统之后该如何与时俱进?我们又该怎样承接这样一份祖先留给我们的福报与智慧?
杯茶,几片树叶而已,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和能量,我常常这样扪心自问和陷入深深的思考。渐渐地在探究中发现这终归是我们人类在进步的过程当中的需要与诉求。为此,对于茶,我便愈发从心底升起虔诚与恭敬。所以,我一直在寻求种方式,试图把茶的能量导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让所有我们相信且期待的美好,成为可触摸的现实。于是,便有了茶修的由来。
茶修,是通过对行茶的专业与艺术化的表达,并以“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为导向,于生活中修日常行为。在日日行茶,时时修持的过程里,借茶修为,以茶养德,以达到内外兼修,同养太和的美好生命境界。同时,茶修,就是借助茶的美好,通过实修,缩短现实与理想的距离,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落地于生活的修行方式。修,是重在践行。修行,就是于凡世中时时修正日常行为茶修,之于我们每一个人,是自我觉自我修正、自我完成的过程。因为在一杯茶的澄明里,我们感知到了安顿,而这份安顿在浮躁与匆忙的时代背景下变得那样弥足珍贵。我们需要安顿,而恰恰又很难真正地安顿下来,为此我们一直在寻找和探究,希望可以打开一条通道,能够链接生命里原有的宁静。
茶修,之于团队,是确立同一目标的导引,是克己利他的教育,是“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的学习和共勉,是用自我的价值支持到伙伴的愿力,并在共修中可以实现彼此的成长和成就茶修,之于家庭,会让孩子在习茶的时候就生发了礼敬之心,培养了孩子的谦逊之德;女主人客来敬茶,优雅得体,亲善有加,营造宾主和谐的氛围;夫妻之间以茶相伴,修得坤德中道,旺族兴邦,和谐社会。
茶,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福报,就应该是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当我们遇到了茶,走进了茶的芬芳世界,这一抹清凉带我们找到了回归的路径,更明确地引导我们踏上实现生命意义的茶修之路。因此,于杯茶的甘苦中,修正完善自己;于一杯茶的幸福中,分享利益他人;于一杯茶的传递中,越发懂得了坚持的意义。
二十年的学习与探索,热爱且明了。茶,不是宗教,但已然成为了我的信仰。我喜欢在行茶时有所规矩、有所次第、有所坚定、有所敬畏,这样才能有所自在、有所分明、有所坚守、有所欢喜为与一杯茶相约,我们从准备开始,从细节出发,为的是修得那份茶人的淡定与从容;为与一杯茶相和,我们通过展布茶席,简约单纯,褪去繁复,让行为与情绪一并真正的开始做减法;为与一杯茶相悦,我们尝试着放空自己,由礼敬开始于专注中获得色香味韵的统一、人茶合的美妙…因此,在一道茶的冲泡过程里我们清晰地感知到,放下自己方得安顿在一次次的沏沏倒倒中,真实地意识到重复的力量;当我们发自内心地去弯腰鞠躬或者为做好一个请茶礼而不断地践行时我们才深刻地明白,恭敬他人,庄严的是自己……感恩一杯智慧的茶,让生命可以融入其中,获得可以接纳现实的能力和转化现状的能量遇见茶,是一件幸运的事,而用“修的方式把茶与自我成就链接起来,则是件幸福的事情。
我们就此以茶为师,借由绿茶主修静雅,红茶主修温暖,白茶主修内敛,黑茶主修平衡……凡有所修,皆有所获。用茶之美好自勉,不管是外在的言谈举止,还是内在的情志模式,都会帮助我们平衡一切因生命而存在的关系,而这也就是茶修之于生命成长的意义所在杯茶的色、香、味、形、韵,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为此,我们在侍茶的过程中,真实呈现茶汤的美妙变化;展现茶艺的视觉传达;诠释茶道的俭德精神实现茶修的真实意义,也试图通过这样的探素与学习,完成泡好一壶中国茶”的梳理和时代背景下的茶文化表达,同时让杯茶更加落地地与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命相契合。
当我们能够真实地认同这样一份对茶的理解与分享,并愿意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去践修时,那么一杯物质的茶就在修的过程中变得“可载道,可传道”了茶既是自然的,又是人文的;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而茶修,既是个人的生命修行,又是时代当下的文化需求与精神供养;既是链接美好的纽带,又是传递智慧与能量的桥梁。我们依托于茶修理念——日日行茶,时时修持,真实地理解茶修,真正地于生活中享受茶带给我们的滋养,在这个多元的时代,让我们轻松直接地安静下来,直视我们的需要和被需要那么,无论是一片茶,还是一颗心,停在哪里都是归宿,行在哪里都会安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