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救国 开创中国紧压茶先河
在血与火的抗战岁月中,白沙溪人抱着以实业报国,传承国粹造福乡民的理想,创造了中国黑茶史上的第一片黑砖,成就了白沙溪的辉煌历史。
1939年,在全民抗战进入最艰难的时刻,为维持战时经济、调剂抗战资源,留日农学士、安化小淹人彭先泽在家乡组织成立了湖南省砖茶厂。这就是白沙溪的前身。
1941年,因战争阻滞于湖南的毛茶原料就有1624.85吨。为另开通道,疏通销售,彭先泽数次穿越火线,两度赴西北边陲调查考察,考察边销市场及运输路线。将研制的黑茶砖样品送蒙、藏代表及苏驻兰州商家代表品评,被俄国茶师、中国经济部商品检验局鉴定为“色、味俱佳、品质优良、样式美观”,白沙溪茶厂逐渐和陕、甘、宁、内蒙和苏俄等国签订了供销合同。同年7月,首批黑砖茶10万片出厂西运,抵达甘肃兰州。1939年至1945年,湖南省白沙溪茶厂共压制黑砖茶7116.7吨共计355.84万片,其中有96吨运往香港,约4000吨运至新疆星星峡或哈密,由中国茶业公司销往苏联,作为偿还贷款及购换物资所用;其余3000吨运往兰州,销往甘肃、青海、宁夏及新疆,有效解决了当时西北的茶荒,有力支持了抗战胜利。
开拓创新 孕育中国边销茶摇篮
边销茶是千百年来由我国国情决定的特殊产品。新中国成立后,边销茶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稳定的政治产品。为此国家民委专门出台了关于边销茶的一系列产销政策,并指定了边销茶生产厂家,白沙溪茶厂就是最早的定点厂家之一。
由于不同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域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品种的边销茶适合不同的地区需要。白沙溪茶厂在70多年的发展中,充分发挥传统技艺优势开拓创新,开创了黑茶史上的数个第一,以不同的产品特点适应不同区域民族的饮食习惯。继1939年彭先泽在白沙溪研发出第一块紧压型黑砖后,白沙溪在1953年,研发出湖南第一块茯砖茶,结束了湖南作为茯砖茶原料产地却不能产茯砖的历史。至此国家正式把全国边销茶加工基地由陕西转至湖南。1958年,白沙溪茶厂结合现代与传统工艺研发出第一块花砖茶。1952年、1983年和1997年,白沙溪为保护“安化千两茶”传统制作工艺,先后三次恢复生产“千两茶”,为“安化千两茶”传统工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接班人。
在70多年的发展中,白沙溪茶厂根据生产分配的需求,先后从湖南省白沙溪茶厂的技术力量中分化成立了湖南省益阳茶厂负责专门茯砖茶生产、湖南省临湘茶厂负责青砖茶生产。如今,白沙溪茶厂、益阳茶厂和临湘茶厂已经成为我国边销茶的最主要生产厂家。
敢为人先 振兴民族黑茶事业
溪流琥珀三千里,茶洗白沙一万年。“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进步”是我们作为一个工人企业家“经世致用”之追求。企业追求利润与担当社会责任,看似两码事,其实是一回事。
2007年5月,湖南省白沙溪茶厂由国有企业转型为股份制企业,由计划经济的运作模式转型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改制后一举扭转了过去10多年中年年亏损的局面。从一个向国家伸手要钱的负担性企业奇迹般的转型为年创税千万的现代化企业,这正印证了时任省长周强2008年8月在视察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时说的:“改革就有出路,改革就有希望,改革就有发展!”
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白沙溪通过品牌打造、科技创新和市场开拓,获得了飞速跨越式的发展,同时将安化黑茶逐步推向了国内外。
2010年,白沙溪黑茶作为“中国世博十大名茶”进驻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和湖南馆,代表中国代表黑茶迎接了数百万的世界友人。
2011年,白沙溪黑茶荣获联合国环境保护基金会颁发的联合国环保成就奖,成为“绿色中国·杰出绿色健康食品”。
2012年,白沙溪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产值突破3亿元,销售收入2.3亿元,创税3078万元。
在白沙溪的发展蓝图中,“全力打造白沙溪航母,实现振兴民族黑茶梦”是每个白沙溪人心中的梦想和追求。公司正投资1.77亿元,加快实施《年产1.5万吨优质安化黑茶清洁化生产线扩建项目》,全力打造一个集茶叶收购、加工、科研、茶文化传播、观光旅游于一体的高标准黑茶产业园,将白沙溪建设成为“一流的品牌、一流的企业、一流的效益、一流的员工福利”优势企业,为做大做强安化黑茶产业,服务三农经济而不懈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