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野味随之走向餐桌,受到人们的青睐,也给很多特色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那么养野鸭赚不赚钱?下面就给你看看以下两个具体实例吧。

一、野鸭养殖既简单又赚钱

走进周老嘴镇家乐野鸭养殖专业合作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成群结队的野鸭在水里嬉戏,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家乐野鸭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国平和工作人员正在鸭棚里忙活着。

王国平养的是一种叫斑嘴鸭的野鸭,他想通过剪掉斑嘴鸭一部分羽毛来减少养殖成本。此外,敢想敢干的王国平,还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很多事情。凭着这样的一股闯劲,王国平用自己多年积累的资金成立了野鸭养殖专业合作社。

王国平采取"合作社+社员+养殖户"的模式,推行统一苗种、统一技术、统一安排场地、统一饲料药品、统一销售,实现了野鸭养殖、收购、销售一条龙,既方便推广也减少了风险,吸引了当地很多村民的加盟。28岁的雷雷就是其中一个。

除了像雷雷这样的年轻社员,这种多赢的养殖模式还得到了不少老养殖户的信任,养了20几年鸭的周承荣,也非常看好这个项目。

看着社员们信心满满,王国平也是成竹在胸,他告诉记者,按照今年的市场行情来看,到年底,每只野鸭的纯利润至少会有25-30元不等。

为了进一步发展合作社,带动乡亲致富,敢想敢做的王国平还与四川一家公司合作,将养殖的斑嘴鸭进行深加工,制作成礼品包装,以监利土特产的方式推向市场。

二、野鸭养殖逆市赚大钱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乌镇民合村的野鸭养殖基地,还没靠近,鸭棚里就传来一片鸭子的欢叫声。

虽然今年的鸭市行情一直处于低谷,特别是“白条鸭”一蹶不振,许多养鸭户都赔了,但是赵锦明养的野鸭却是稳赚了一把。

从早期的1个鸭棚发展到现在的50多个鸭棚,从事养鸭行业15年的赵锦明早已把市场摸得比较透彻:盲目跟风早晚得栽跟头,关键是要了解市场需求。

虽然是人工养殖,但野鸭的野性不减,只要有人靠近,它们就跑到10多米远的池塘里戏水。“这一批是我12月1日刚从湖州挑来作种鸭用的,总共2000只,都是60天左右的成鸭。养到150天左右就能出售,价格能翻上一番。”

有意思的是,赵锦明的50多个鸭棚足足空置了一半,隔一个鸭棚养一批鸭子。既然稳赚,为何这么多鸭棚都空着?面对记者的疑问,赵锦明耐心解释说,他不是不想多赚钱,鸭棚一年四季养得满满当当,更容易滋生细菌。“现在野鸭的发病率也一年比一年高了,一个不注意鸭子就成百上千地集中发病,损失非常大。相反,让鸭棚空置一段时间,有些病菌自然就会死亡,这种方法比疫苗都管用。”

按照赵锦明的养鸭法,记者算下来,在他的鸭棚里,平均每只鸭子的活动空间达到了7平方米左右。养得稀、养得精,难怪他家的鸭子独好。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赵锦明的野鸭吸引了闻讯而来的客户。现在,他不仅自己养野鸭,还带动周边近30户农户一起养。除了提供鸭苗、饲料、疫苗外,他还一手承包了所有野鸭的销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