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橘简介

柑橘长寿、丰产稳产、经济效益高,是我国南方果树的最主要的树种,对果农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蜜橘是柑橘(tangerine)的一种,味极甜,故称。蜜橘的主要成分为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钙、磷、铁、维生素、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钾、钠、镁等。经常吃蜜橘可以提高肝脏的解毒作用,加速胆固醇转化,防止动脉硬化。

世界柑橘主要分布在北纬35°以南的区域,性喜温暖湿润,有大水体增温的地域可向北推进到北纬45°。世界有135个国家生产柑橘,年产量10282.2万吨,面积10730万亩,均居百果之首,产量第一位的数巴西,2425.26万吨,第二位数美国,1633.52万吨,中国第三,1078万吨。

中国是柑橘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柑橘资源丰富,优良品种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夏朝(前21世纪-前17世纪),中国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生产的柑桔,已列为贡税之物。经过长期栽培、选择,柑桔成了人类的珍贵果品.据考证,直到公元1471年,桔、柑、橙等柑橘类果树才从我国传入葡萄牙的里斯本,公元1665年才传入美国的佛罗里达。

黄岩蜜橘

在中国,浙江省台州市黄岩是个蜜桔之乡。

黄岩被称为世界宽皮橘的始祖地,黄岩蜜橘有着23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黄岩有180多个柑橘品种,是全国柑橘品种最多的产地,其中本地早、宫内伊予获中国农博会金奖,有“中国蜜橘之乡”美誉。 黄岩蜜橘不仅具有爽甜可口、甘美香冽的优良品质,而且在黄岩的种植范围十分广泛。据1932年有关文献记载,黄岩橘区“东自江口,沿永宁江、西江、南官河、东官河及其支流两岸,俱成桔园。”抗战以前,黄岩县栽培面积约2万亩。1937年以来,由于沿海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严重骚扰,给黄岩柑橘带来了灾难。1946年柑橘产量恢复到战前的较好水平,达到38.5万担。解放前夕,黄岩县柑橘栽培面积约2.2 万亩。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柑橘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采取了有力的措施。1951年中国土产公司在黄岩建立柑橘收购站,打开柑橘销路。1952年,柑橘首次出口苏联68614担,开拓了国际市场。为了加强对柑橘生产的研究和管理,在省农林厅的支持下,黄岩成立了县柑橘指导所和县柑橘行政主管机构——特产科(后改为特产局、林特局)。从此,黄岩柑橘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从种植范围来说,1952年根据中央“果树上山,不与粮棉争地”号召,在头陀建立了山地柑桔试验站。1954年,在宁溪进行柑橘上山试点。1955年多点示范,建立了山地种橘的样板,克服了“种橘不过山头舟”的传统观念束缚。1957年在金清机械农场进行海涂种橘试验获得成功。从此,开辟了柑橘向山区、沿海发展的广阔途径。从西山区到东海滨,处处有橘林,成了名副其实的橘乡。

从数量上讲,1949年黄岩柑橘总产量为27.38万担,1952年超过了解放前最高水平,达到47.8万担。以后,产量节节上升,1962年突破100万担大关,1985年跨过120万担,一直居全国首位。1986年达到125.15万担,相当于解放初1949年产量的4.57倍,这年产量仅次于广东省东莞市而居全国第二。目前,黄岩柑橘种植面积达8.7万亩,年产量13多万吨,产值超2亿元。

从质量上看,柑橘品种逐步改良。五十年来,经过科技工作者和广大橘农的共同努力,通过资源普查、选种、引种和育种及高接换种等途径,淘汰了一批低档品种,积极发展黄岩特色品种——本地早及早熟温州蜜柑、脐橙、宫内伊予橘等优良品种。九十年代,现代科学技术在柑橘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带来了橘果品质新的飞跃。1993年,在省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上,本地早获得“最畅销水果”称号;1994年,本地早、宫内伊予柑鲜果获省评比一等奖;1995年,本地早、宫内伊予柑双双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6年,黄岩获“中国蜜橘之乡”殊荣;1997年,本地早又被第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确认为中国名牌产品;1999年,黄岩本地早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确认为名牌产品,黄岩被列为农业部优质柑橘生产基地县;2000年6月,“黄岩蜜橘”证明商标获准注册,“黄岩蜜橘”品牌逐步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