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玉米质量提升工程初见成效

近两年,黑龙江大幅调减第四、第五积温带非优势产区的玉米种植面积近3000万亩,使其向优势产区集中,2017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减少至8160万亩。据测算,2017年黑龙江新产玉米大约在4300万至4500万吨,虽然种植面积持续下降,但总产量却呈现恢复性增长,品质提升更加突出。

黑龙江省农委副主任李世润介绍,2017年黑龙江省玉米平均单产提高在5%以上,全省标准水玉米价格每公斤平均较上年同期高出0.1元-0.14元。黑龙江省在继续推进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了玉米质量提升工程,从区域布局、品种选用、高标准生产、科学管理、加工带动等多方面入手,全力提升玉米品质。全省确定4个积温带适宜的53个玉米品种,重点推广适宜机械化收获、高淀粉和甜糯、青贮玉米品种。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绥化、鹤岗、七台河等市建设11个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加快优质高效品种推广应用;在青冈、富裕两县建立了黑龙江省玉米良种良法评价推广科技创新园区,通过良种良法结合、农技农机配套,筛选推荐并扩大示范优良常规品种、宜机收品种和专用品种,推广高标准模式化栽培管理技术,为玉米提质增效提供新动力。

2017年9月下旬,黑龙江省农委下发了《关于加强玉米收获后储藏保管的技术指导意见》。2017年10月初,黑龙江省农委成立10个督导组,组织农业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指导农民科学储粮,加强庭院保管,采取“码趟子”“上栈子”“搭楼子”等办法,做到离地通风透光,加快玉米降水,防止发生霉变,提高玉米收后保管水平。

黑龙江玉米产业链逐渐复苏。市场化收购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市场主体,目前,全省共有2500多个经营主体参与到玉米市场化购销当中,多元主体已然形成。饲料产业和淀粉、酒精、玉米油等精深加工产业迅猛发展,大批龙头企业在黑龙江投资布局,激活了玉米加工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