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防治技术 农村创业网

近些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且连片种植,在品种上单一抗性品种面积越来越多,大斑病有多发的趋势。发病地块一般会导致10%的减产,严重的减产达1/3甚至1/2,所以大斑病对于玉米的产量影响还是十分严重的,在生产中要引起足够重视,加以有效预防。大斑病大玉米抽雄后多发,与品种、气侯、肥水相关。发病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很快导致上部叶片染病,叶片上会有大量病斑出现,导致植株的光合作用减弱,对植株的生长产生影响,致使籽粒灌浆不足而减产。

一、发病症状

发病植株基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呈青灰色,慢慢随着发展,斑点会沿叶脉向两端延伸,最后形成大斑,呈长梭形,长度在8厘米左右,宽1厘米左右,斑的边缘呈暗褐色,中央为淡褐色或青灰色,也会有更大的斑形成,或几个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状。随着病害的加重,斑会变成枯萎,最后出现纵裂现象,导致叶片枯黄死掉,如果遇上阴雨天,空气湿度加大,则在病斑上会有灰黑色霉层出现。

二、发病特点

由于此病是邮病菌引起的,所以大斑病病菌会附着在田间地表和玉米秸垛内残留的病叶组织中,这些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可以在这些部位越冬,第二年便可为发病源头。但如果将这些病叶深埋至10厘米土壤之下,便可将其全部杀死。玉米的生长时期,越冬的菌源便开始繁殖,分生出的孢子,遇到雨天,孢子便会随着飞蛾的雨水或随着气流飞散传播,一旦遇到玉米叶片,这些孢子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萌发对玉米叶片产生入侵,受病菌入侵的玉米叶片,会在两周内产生局部病害,叶片组织坏死,产生萎蔫,出现枯死病斑,在这些病斑上,遇到雨水条件又会分生出大量的孢子,随着气流等扩大传播,产生更大面积的侵染,形成大面积的病害流行。

三、发病时间及条件

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这段时间,由于进入雨季,雨水多且空气湿度大,而且这段时间处于高温天气,气候条件利于孢子的分生,玉米正处于吐丝灌浆期,病情发展较快而且重。大斑病的发生需要具备一些条件,一是菌原条件,一些玉米连茬地,连年种植玉米,田间的病残体没有经过很好的处理,另外离村屯较近,这些地块的越冬菌源数量多,所以发病的可能性都较高,初侵染发生的早而多,再侵染频繁,易造成流行;二是玉米的抗病性,现在种植的玉米品种基本上都是单一抗性品种,如果对于大斑病的抗性不强,则会增加染病的机率;三是气候条件也是大斑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气温在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则十分利于大斑病孢子菌的形成、萌发、侵染,而北方地区一般在6-7月降雨量均超过80毫米,雨水较多,湿度大,在这样的中温、高湿的条件下很容易流行大斑病。

四、大斑病的防治

1、品种选择

要选择高产、抗倒伏、产量高而且抗病的品种,一般来讲抗大小斑病的玉米杂交种对于玉米斑病的发生都具有较好的抗性,能有效降低病的发生机率,是理想的防沼措施。

2、合理轮作,适当倒茬

玉米近些年来一直销路不错,所以导致玉米的连茬种植现象十分普遍。特别东北地区,基本一个地块连续种植多年玉米都不倒茬,这大大增加了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机率,所以在种植中要适当进行倒茬,合理轮作。另外在秋季进行深翻土壤或轮作,可以消灭埋在土壤里的病残体组织上的大斑病菌,同时可以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把病残株及田间杂物深翻到土壤之下,消灭菌源。玉米收获以后,彻底清除田内外病残组织,收集的病残组织连同收下的玉米秸秆经高温发酵沤熟施用。在以玉米秸秆为燃料的地方,应该合理安排烧柴顺序,尽量在开春后将玉米秸秆在出苗前烧完或及时处理完,同时也能防治玉米螟的发生。

3、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

适期播种,在气温较低的北方和南方山区,早播可以减轻发病机率,但早播玉米出苗慢,丝黑穗病发生重。因此,要注意播种期的调整,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从营养生长转到生殖生长的发育中期,最易受大斑病菌的侵染,因此,在苗期和抽雄期阶段特别要注意增施氮肥,以保证苗期的茁壮成长和防止后期脱肥,提高玉米植株抗病性,凡玉米生长健壮的大斑病发病较轻。

4、做好中耕除草

适时中耕能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玉米根部的发育,提高植株的长势,达到壮苗的效果,增强抵抗病害的能力。除草一方面降低草的长势,避免杂草过旺生长与植株在水分、阳光、营养方面的争夺。另一方面也能清除病菌的附着点,改变田间小气候,清除病菌的生存环境。

5、防治措施

由于大斑病是由病菌引起的,所以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喷洒杀菌剂来达到防治的目的。由于大斑病多发生在玉米抽雄前后,如果发现田间病株达70%以上,病叶率20%时,就必须进行药剂防治,要对田间进行药剂喷洒。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90%代森锰锌,均加水500倍,或40%克瘟散乳油800倍喷雾。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