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种植户朋友比较头疼的一种病害,这种病害是一种病毒病,通常由灰飞虱传播,发病植株绝大部分不能正常抽穗,造成严重减产。下面一起学习如何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

一、症状

典型症状是发病的水稻比健康水稻明显矮缩,叶子短小僵直、深绿,新抽出的叶片变得扭曲皱缩,发病初期叶片背面的叶脉和茎秆上有蜡泪状白色凸起,后来变成黑褐色的短条瘤状凸起,水稻不抽穗或穗小,最终可导致严重减产;非典型症状包括病苗生长缓慢,矮缩,分蘖少,叶脉和茎秆上观察不到蜡泪状凸起。

不同生长期的水稻染病后症状有所不同。

1.秧苗发病症状

病株心叶生长慢,叶片短宽、僵直、深绿,叶枕间距缩短,叶背面的叶脉有不规则白色瘤状凸起,后变成黑褐色。病株矮小,不抽穗。区别于由除草剂药害引起的枯黄;由植物生长调节剂药害引起的扭曲畸形。

2.分蘖期症状

本田初期染病的稻株,明显矮缩(约为正常株高的1/2),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叠,心叶破下叶叶鞘而岀,或呈螺旋状伸岀,叶片短而僵直,叶尖略有扭曲畸形,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穗,但结实率低或包穗、穗小,似侏儒病。区别于分蘖期药害病株的叶片均质地刚直,心叶扭曲畸形,边缘白化。

3.拔节期症状

病株矮缩不明显,剑叶短阔、僵直,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褶,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泪状白色或黑褐色凸起的短条脉肿,抽穗时穗颈缩短,结实率很低。

二、防治技术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目前尚无直接有效的方法,但在水稻的感病生育期严格控制迁入的带毒灰飞虱的数量,从病害的源头抓起,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可以明显降低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为害。

1.选择抗病品种,改善栽培制度

在病区扩大种植抗病品种,逐步淘汰感病品种。提倡同期播种、适当推迟播栽期,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迁移传毒高峰期。早稻稍迟1周多开始移栽,麦茬后10d左右移栽晚稻能有效降低发病率。此外,要避免零星田块早播。秧田要远离麦田和上年发病重的冬闲田,提倡集中连片播种育秧,并能同时移栽;统一施肥用药,培育无病壮秧。另外,要合理施肥,平衡施肥,控氮增钾,增施微肥,提高稻株抗病力。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避免秧苗浓绿引诱灰飞虱取食;重视施用锌肥,并作底肥施用,平衡施用肥料,促使稻苗早生快发,缩短病害易感期,增强稻株抗病力。

2.治虫防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为主要传毒媒介的病毒病,虽不能经灰飞虱产卵传毒,但病毒能借助小麦、禾本科杂草、水稻等寄主植物“接力”传播病害。水稻秧苗期是对黑条矮缩病的敏感致病期,其次为大田返青分蘗期。病害能否流行主要取决于秧田和本田初期的灰飞虱种群数量和带毒率。因此,关键控制技术是压低灰飞虱种群数量和带毒率,通过治虫防病的方法,把带毒灰飞虱扑灭在迁移到水稻秧苗传毒侵染之前。

大家在水稻生产种植过程中遇到过水稻黑条矮缩病这种病害吗?你最后都是怎么处理的,欢迎分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