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菜

我国娃娃菜市场发展迅速,产品产出持续扩张,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娃娃菜产业向高技术产品方向发展,国内企业新增投资项目投资逐渐增多。投资者对娃娃菜市场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这使得娃娃菜市场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

本报告侧重行业宏观发展研究分析,从行业现状、产品市场、技术水平、产业链运行、产业政策、企业竞争、产品进出口、行业投资等角度对娃娃菜市场的发展进行细致研究。我们通过专家访谈定性分析和统计数据定量分析来揭示娃娃菜市场当前发展的规律、特点、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一时间准确获取娃娃菜市场发展深度分析研究,是您领先竞争对手的关键,通过本报告,可以使深刻洞悉本企业所处的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动向,通过制定先发制人的竞争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上汤娃娃菜、干锅娃娃菜、鲍汁娃娃菜……这些菜名你一定很熟悉。如今,娃娃菜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和喜欢。那么,人们眼中的娃娃菜,究竟是什么菜?

“娃娃菜,不就是没有长大的大白菜吗?”“娃娃菜应该是一种特殊的蔬菜。”“娃娃菜,是大白菜的一种,一些人用白菜芯冒充的,那不是娃娃菜。”种种说法,莫衷一是。

娃娃菜究竟是不是大白菜?娃娃菜又是不是“菜娃娃”?娃娃菜有没有真假之分?日前,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娃娃菜研究的专家,帮助人们解答这些疑惑。

娃娃菜是大白菜,没有真假之分

“事实上,多年来,大家对娃娃菜的认识并不准确,存在误区。”长期从事娃娃菜研究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余阳俊这样解释,“娃娃菜是一种小株型的具有特殊食用价值的大白菜。它实际上是一个产品概念,是由消费需求推动的专用品种类型。”据介绍,国外并没有“娃娃菜”这一概念,“娃娃菜”这一名词属于“中国制造”。上世纪90年代末,国人开始钟情于一种从国外引进易长侧芽的大白菜品种,通过去顶促侧芽生长,取侧芽(娃娃)供食用,由于这种大白菜娃娃迷你可爱、口感脆甜,故而被亲切地称为“娃娃菜”。

“正是先有了‘娃娃菜’这个概念,有了市场需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我们科研和推广人员不再用大白菜侧芽生产娃娃菜,而是特地将一些外形美观、小株型、可密植、耐运输、耐贮藏的大白菜品种选为娃娃菜的专用品种,从而保证娃娃菜产品整齐一致,实现了产业化。”余阳俊告诉记者,由于娃娃菜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界之前没有具体的定论,“可以说,市场上销售的娃娃菜产品是由特定娃娃菜品种剥除外叶和部分球叶之后的白菜芯加工而成,有品质优劣之分,无真假之说,但不是所有的白菜芯都可以加工成好的娃娃菜。”因此,单纯地认为“剥了菜叶只剩下菜芯的大白菜不是娃娃菜”,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

据了解,较理想的娃娃菜产品标准为叶球直径8~10公分,叶球高18~22公分,上下等粗,心叶嫩黄。目前,在我国,娃娃菜主产区主要位于云南、甘肃、河北张家口坝上等高海拔高原、高山冷凉地区。

消费者的营养菜,也是农民们的致富菜

如今,不管是在菜市场还是超市,躺在塑料袋里经过包装的娃娃菜在一溜大白菜堆里倍显金贵。相较于普通大白菜,娃娃菜的价格也能高出三四倍,而且,消费者络绎不绝。

同属大白菜,娃娃菜身价居高不下,有何原因?

“娃娃菜卖高价,不无道理。”余阳俊道出其中奥秘,“与一般大白菜相比,由于娃娃菜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一般都在45~50天,因此病虫害也较普通大白菜少,在生长过程中施用的农药量自然也少,更加绿色、安全;另外,娃娃菜的纤维含量较少,营养物质含量更加丰富,因此口感也就更好。卖高价,自然不在话下。”

而长期以来,作为与中国毗邻的白菜生产大国——日本和韩国在白菜的食用上与我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韩国的大白菜主要用来做泡菜,日本也以冷菜为主,而中国人更喜欢将白菜用作煲汤的食材,娃娃菜的香甜无疑迎合了国人的口味。

“你看,在一些高档酒店,菜单上很少见普通大白菜做成的佳肴,而娃娃菜可以。”余阳俊说,娃娃菜除了走上酒楼餐桌,近几年更是人们逢年过节礼品菜的首选品种。

小小的娃娃菜不仅是消费者的营养菜,更是广大农民朋友的致富菜。

据介绍,与普通大白菜相比,娃娃菜适宜密植,一亩地能种娃娃菜1.2万株左右,50天左右就能采收,按照平均每株0.5元的地头收购价计算,农民每亩地一茬能挣5000元左右,高海拔冷凉地区一年可以生产两茬,每亩产值超万元。与大白菜相比,效益相当可观。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张北县的娃娃菜种植户又赶上了好价格,每株收购价高达0.96元,单茬亩收入就高达1万元,一户种植10多亩,收入10多万元。

“娃娃菜效益那么高,那么能不能大规模种植大面积推广呢?”记者问。

“娃娃菜虽然效益高,但是种多少种什么品种,都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不能盲目种植,不然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农民的利益。”余阳俊补充说,事实上,由于受气候条件、加工保存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市场供需平衡和娃娃菜的品质,目前国内的娃娃菜主产区年种植面积并不大,约15~20万亩,主要是基地化生产。“只有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种植,娃娃菜才能卖出好价钱。”娃娃菜研究不断发展,国产品种系列化

尽管娃娃菜的概念起源于中国,产地和消费市场均在中国,但是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却是韩国、日本的品种。“相较于娃娃菜这个概念,我们的科研脚步比国外慢了很多,但是近年来一直在不断追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余阳俊说。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绝大多数都是耐抽薹的春娃娃菜品种,适宜于高海拔冷凉地区种植。韩国和日本耐抽薹的春大白菜育种研究起步早,成绩斐然,同时为小株型春大白菜(娃娃菜)品种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有着深厚白菜研究功底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专家们最早在国内开始做春大白菜的育种研究,2004年开始主攻娃娃菜的育种研究,推出了国内最早的娃娃菜品种——“京春娃2号”,2008年通过了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弥补了娃娃菜国产品种的空白。

与国外的品种相比,“京春娃2号”具有4个特点:小型化,更适合密植;形状呈现合抱状;抗病性强;耐抽薹性强。如今,“京春娃2号”已经成为了国内娃娃菜的主流品种,占据了国内娃娃菜2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新品种“京春娃4号”,也已经进入区域试验阶段。

“现在市场上对娃娃菜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对娃娃菜的育种研究。”据余阳俊介绍,之前推出的“京春娃2号”在形状上呈现合抱状,而正在区试的“京春娃4号”则在形状上呈现叠抱的状态,弥补市场的需要。

余阳俊说:“娃娃菜的产业前景广阔,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快娃娃菜的品种选育工作,使国内娃娃菜的品种更加系列化。同时我们也要让娃娃菜的形状更美观,颜色更鲜艳,如芯叶鲜黄色或金黄色,风味更佳,并推出一些特色品种,如把菜心做成橘红色或紫色,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目前,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已经着手培育夏、秋娃娃菜品种,以满足娃娃菜周年生产,均衡供应,扩大娃娃菜的推广种植面积,不断丰富百姓餐桌,让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