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

中牟县素有蒜乡之称,中牟大蒜以其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优、销路广享誉海内外,从而富裕了中牟农民,打出了中牟名声,带动了中牟经济的迅猛发展,愈来愈显示出大蒜生产和深加工的巨大潜力。

秋收,秋耕结束,眼下到了中牟大蒜种植季节。10月14日上午,中牟县韩寺镇的马小五见到记者格外高兴,今年他家种植的三亩大蒜喜获丰收,并且卖了好价钱,“干蒜的价格今年最高卖到每公斤4块5左右,是这几年最好的价格,你说我能不高兴,今年还得继续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金秋送爽,丹桂飘香。连日来,记者往来于中牟县各乡镇的田间地头,看到许多农民正在田间种蒜,盖地膜,一边干一边说笑,笑声回荡在希望的田野,明年又是一个好收成。

转换结构 中牟大蒜由来已久

据中牟县农委高级农艺师王素梅介绍,中牟县种植大蒜的历史要追溯至1984年,“当时由地方党委政府引导,转变种植结构,加上中牟土地非常适合种植大蒜,中牟许多群众选择将种植粮食作物改换为种植大蒜,亩产量已达到1000公斤左右。”

王素梅告诉记者,中牟县大蒜自5月上旬陆续收获,5月底收获结束。其中早熟蒜主要收获时间为每年5月1日,晚熟蒜主要收获时间为每年5月中下旬,5月底收获完毕。据其统计(2015年):早熟蒜蒜薹平均亩产500斤左右,晚熟蒜亩产蒜薹350斤左右,平均亩产干蒜1255公斤,较去年增产17.11公斤,全县总产大蒜30.98万吨。

随着生产技术和种植经验的丰富,中牟大蒜的品质和产量也在日益增加。据了解, 2015年中牟县大蒜种植面积24.684万亩,其中:早熟蒜面积9万亩,晚熟蒜面积15.684万亩,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中牟大蒜主要以出口和国内销售为主,出口国家主要为印尼、马来西亚、乌克兰、约旦等,国内销售主要为广西、昆明等城市。

提高品牌 增强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中牟县农委不断加强宣传和技术指导力度,不断提高广大蒜农的质量意识,加强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指导与监管,实行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品牌化、无公害,提高品牌效应,不断提高中牟大蒜市场竞争力。

2003年中牟县被认定为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04年农业部认定中牟大蒜为无公害农产品,2006年“官渡”牌和“科技园”牌大蒜被认定为有机农产品,2004年“国富”牌大蒜通过欧盟GAP认证,2008年4月又通过了中国优良农产品认证。

据了解,中牟大蒜不仅以其品质优良,营养丰富,肉黏味香,辣味适中的特点和较高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享誉中外,还以其蒜头大、瓣匀、不破碎、耐贮藏等优点备受国内外客商青睐,出口合格率高达94%,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

大蒜

秋分种蒜 覆盖地膜有讲究

中牟县有14个乡镇(办事处),每个乡镇都有大蒜种植,其中:官渡、韩寺、大孟、刘集、雁鸣湖、姚家、万滩、狼城岗等乡镇已形成规模化种植,且逐年扩大。随着地膜覆盖、异地选种、适期早种、后期科学管理等技术的全面推广,大蒜产量和品质将不断提高。

今年59岁的霍小江是中牟县官渡镇水溃村人,他种植大蒜已有15年时间了。霍小江家今年种植了4亩多的大蒜,现在正在给大蒜盖地膜。霍小江家用的是80厘米的单行膜,一捆地膜60块钱可以盖两亩地。“秋分种蒜正是时候。”霍小江说:“20多天后,长出来三四个叶,就开始盖膜了。”

姚长安家盖膜和霍小江家不同,他们家盖的是2米的地膜。可以盖两席蒜,中间要用土压着,防止刮大风的时候大风把地膜刮跑。姚长安的妻子张凤梅告诉记者:“宽一点盖地膜,地温起来的快,保温效果也好,这样在蒜薹期,大蒜的出薹就早,而且蒜苗长得较大。但是也不能太宽,太宽不好浇水,蒜的灌溉就会不均匀,影响生长。”

因地制宜 土壤力量莫小觑

中牟县的土质有红土地、白土地、沙地和二合地。农艺师李忠峰说:“红土地土质硬,种大蒜不容易生病虫害,但是在出蒜的时候不容易出。白土地和二合地种植大蒜比较好管理,但是蒜头长的没有红土地大。沙土地种植大蒜在大蒜长蒜头期容易生浅叶蝇虫害,需要用药物控制。”

姚长安,官渡镇李庄村人,67岁的老蒜农了,他们家就是红土地。“我们家的蒜几乎不用咋打药,不容易生病,就在种蒜前打打除草剂就行。”有些土地出现板结,专家指出要以有机肥为主,结合农家肥来改良土壤,防治土壤板结。土壤病害还有细菌性软腐病,主要由欧氏杆菌属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可使植物的组织或器官发生腐烂。中牟县农委高级农艺师王素梅说:“大蒜出现这种病害主要是由于浇水过多、过勤,连年重茬种地使得蒜成长所需的微量元素越来越少,掠夺性种植的结果导致了这种病害。蒜农们可以先用土方法用糖、醋和99%硫酸二氢钾给这茬的蒜增加营养,用链霉菌和可杀得进行喷洒杀菌,等到下一茬蒜的时候进行深耕,在种植前用高锰酸钾和生石灰掺在粪里,一起施在地里,提高土壤力量。”

大蒜

相互换种 减少病害又增产

中牟大蒜在选种方面颇为讲究,绝非眉毛胡子一把抓,霍小江家今年用的是上一年自己家种的蒜选出来的种子。“我是每两年换一次种,都是去山东买种子。”霍小刚说。山东的土质比中牟的土质硬,山东蒜种种到中牟不容易生病,而且中牟土质松软,使山东大蒜蒜头长得更大。技师李志刚介绍说,选种使用异地换种的方式最好。在中牟境内就可以自行换种,不同的土地间相互换种,不同的地区相互换种,这样既可以减少病虫害,又可以增加产量。

锄草扶苗 苗未出地先喷药

中牟县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大蒜,梁金英家里种了两亩大蒜,但是她正在邻居家的蒜地里盖膜掏蒜。“我们都是门口的搭伙干,热热闹闹的可快都干完了,干完这家的再干那家的,反正大家种的都有。”梁金英说。

对于除草剂的使用,技师李志刚说:“除草剂使用分两种方法,一种是种上蒜,但蒜还未长出地面。这时打三元复配剂,各种草都可以杀掉。另一种是在出苗后打药,用二甲戊灵进行喷洒,对小草尤其好用。”

土地流转 丰产增收拓市场

洪坤,今年36岁,韩寺镇大洪村人。1984年中牟老百姓刚开始种蒜的时候,洪坤的父亲把自家的粮食作物改种了大蒜。而且当时他们家是第一个种早熟蒜的农户。当时政府为了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引导老百姓种植农作物,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变。首先种植的就是大蒜,当时的大蒜主要用于出口,当时种植最多的品种是苏联紫皮蒜。慢慢地中牟大蒜形成了市场,也有了名气,老百姓也开始大量种植大蒜。洪坤今年承包了81亩地用来种植大蒜。据其介绍种植大蒜简单易操作,大蒜的选种都是用中牟县本地的蒜种,在中牟县本地就能购买。洪坤说,他每亩地使用160斤有机肥,150斤复合肥,还有50斤的中牟县农委研制的大蒜专用肥。“9月27日开始犁地,10月1日,开始播种,81亩地30多个人耗时4天播种完,一亩地平均播种320个蒜头。”洪坤说。

在土地承包大户获得良好经济收入的同时,许多把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在稳获土地承包费的同时,又为承包商打工挣钱,一年又获几千元的收入,使土地承包商和农民双赢双丰收。

家住中牟县姚家镇的段晓红将自家的4亩地承包出去后,又利用空闲的时间,跟同村的几个朋友一起,在中牟县各乡镇做起了大蒜播种工人。据其介绍,她们团队一共9人,全是家庭妇女,一天大概能完成十亩地的大蒜播种作业。“每亩地的费用是240元,这十几天的播种期干完,我们也能挣不少钱了。”段晓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