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

记者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则白菜喷沾甲醛保鲜的消息引发热议,不少网友感叹大白菜不敢吃了。甲醛白菜是怎么回事?本报记者为您一一解析。

顺义区北务镇王各庄村菜农赵秀玲家有5亩菜地,每年种两茬大白菜,大多运到批发市场去销售。说起甲醛白菜,她表示对“蔬菜贩运过程中喷沾甲醛溶液保鲜”这一新闻,听商贩们闲聊过。“起初听说山东、河北有人往白菜上喷保鲜剂,也没觉得有啥稀奇。”赵秀玲说,后来才明白这“保鲜剂”原来是甲醛溶液。“咱农民不知道这里面的科学道理,但知道甲醛对人体不好,自家种的蔬菜绝对不会动这样的歪脑筋。”

新发地市场承担着首都70%的蔬菜供应、80%的水果供应和90%以上的进口水果供应。其中,销售的蔬菜品种包括大白菜在内有60余种。“北京市场上的大白菜主要来自京郊大兴等区县和周边河北、山东等地,占总量的75%左右。”新发地市场相关负责人说,了解到甲醛白菜的相关报道后,市场进行了排查,经查询产地来源和市场的抽查检测,未发现甲醛白菜。

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高丽朴说,白菜在运输上的保鲜措施是以冷藏为主,但冷链运输势必增加成本,白菜售价又相对较低,因此一些不法商贩使用了喷沾甲醛的恶劣方法。甲醛在常态下是气体,溶于水,浓度为35%至40%的甲醛水溶液,就是我们常说的福尔马林溶液。甲醛确实有防腐作用,但绝不可以用于蔬菜等食品防腐保鲜。

高丽朴说,甲醛可对皮肤、呼吸道及内脏造成损害,麻醉人的中枢神经,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引起眼刺痛、支气管哮喘、肺水肿、肝昏迷、肾衰竭等。甲醛易溶于水、易挥发,有的市民买到白菜后,扒掉一层,用清水洗、泡,虽然有可能把甲醛稀释掉,但最根本的还是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和监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