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

“去年种的10亩芥菜收了4万多元!”正在地里忙活的汪育成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种芥菜最划得来!”田野里弥漫着这种幸福的“忙活”。

“插旗镇的芥菜走到今天,可以说是历经了近30年的痛苦和彷徨。”镇党委书记王忠富感慨地说。

该镇的芥菜种植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该地属河流冲积土壤,有机质丰富,土地肥沃,适宜芥菜生长,因而芥菜在该镇一落地就发展迅速。起初,农民将鲜菜卖给外地商贩加工,但由于面积的扩大,很快在90年代初便“一文不值”,一毛钱一公斤都没人要,很多菜被烂在地里。不忍心劳动成果白白浪费的农民,开始尝试着采取“窖腌”的初加工,这样既可灵活掌握保存时间,又可增值。本世纪初,这种腌制加工遍及家家户户,两三年后,由于加工技术的缺乏,不但导致大量盐碱渗入良田,土壤盐碱化严重,而且产品质量下降,销售市场出现大滑坡,农民再一次陷入“卖难”危机。

2004年,插旗镇党委、政府果断“出手”:引进企业投资者,建立高标准的加工区。在此背景下,投资2800万元的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于当年8月投入生产。该公司拥有16条现代化的加工生产线,年加工量达到5万多吨,年产值目前已突破亿元大关。经过7年时间的发展,“插旗菜业”依托该镇的芥菜资源,成功的开发出了鱼酸菜、榨菜等6个系列15个产品,其产品获得了国家“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证书和标志。今年5月,该公司的“插旗及图”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为了将芥菜加工引向精深,政府部门多方联动,鼓励和支持“插旗菜业”于去年与世界500强企业――台湾统一集团签订了年供6亿包方便面风味包的协议。至此,插旗的芥菜终于趟过了一段坎坷摸索的历史,进入了全新的“美好时代”。王忠富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一蔸2公斤重的芥菜,以现有价格算,直接卖鲜菜收益0.6元,经腌制初加工,可卖到1.2元,制作成方便面风味包,可卖到13.2元,其间增值达到22倍!就是这个“22倍”,激活了该镇近2000人的运销队伍,拉动2000多人的劳务需求;而与此同时,农民从中收获的是高于市场价的订单,就近方便的“打工”,一年下来,插旗镇农民从芥菜产业获得的收入超过了2亿元,几乎占到全镇农民收入的40%。因为芥菜产业的深度发展,3年时间,全镇农民从这一产业增加的人平纯收入超过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