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

闫秋梅出生于1977年,上学时她一直是班里的好学生,但由于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后她不得不选择辍学回家。1994年她和北武当镇庙底村的一位好后生相识结婚。婚后,夫妻俩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在村里开了个不大的烟酒副食门市部。2002年,夫妻俩举家来到离石,靠双手为了梦想开始打拼,先是承包了一家饭店,不料因为拆迁,第一桩生意只做了8个月时间。在后来的日子里,丈夫跑起了出租车,闫秋梅也不闲着,夏天摆小摊,起早贪黑卖早点,冬天天气冷,她一边忙着联系饭店,一边在家加工饺子等面食。

闫秋梅和丈夫回家看望公婆,公婆拿出了自己舍不得吃的“稀奇东西”让她们品尝。原来,闫秋梅的婆婆在村里临县人盖起的温室大棚打工,温室出产的就是当时市场上罕见的香菇。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素有“山珍”之称,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闫秋梅突发灵感,产生了种菇的想法,她当即就来到村里的温室大棚了解情况,并和温室主人达成了销售协议。回离石前,她一次性拿了20公斤香菇。当时在吕梁范围内吃香菇的人很少,处于“待字闺中人不识”的窘境,为了打开销路,闫秋梅一个人无数次穿梭于各大酒店登门推销,终于在她苦口婆心的游说下,离石的几家大酒店老板们试着经营起了香菇菜肴,结果大受青睐。于时,闫秋梅也做起了香菇贩卖生意,她不仅向大饭店推销产品,而且跑起了蔬菜批发市场,虽然自己挣的是辛苦钱,可香菇生意总算一天天好起来了。

冒风险承包大棚

随着销路好了,原先村里温室的那点货源已经供不应求,闫秋梅就想着要是能生产出更多的香菇就好了。此时,正好村里温室大棚的主人有了更好的投资项目,想转包出温室。摆在闫秋梅眼前的是天大的好事,也有不小的风险。说是好事,是因为有了香菇温室,可以自己种植,自己销售,实现产销一条龙;说有风险,以前是只管销售,而自己承包后,香菇是个高科技产品,面临着技术难题和管理问题,万一出点差池,就会把辛苦挣的老本全赔进去。

闫秋梅冒着风险,承包了村里的温室。她一方面聘请了河南的师傅负责技术指导,另一方面拿出积蓄购买了所需的配套机械。为了进一步提高香菇产量,闫秋梅第一次出远门来到食用菌种植大县河南省西峡县“取经”。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为了节省开支,她以打工的形式边劳动边学习,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不怕苦,不怕累,省吃俭用,废寝忘食,她掌握了食用菌尤其是香菇的相关技术。回到家乡,闫秋梅把学到的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温室里,香菇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随后,闫秋梅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在离石兴南蔬菜批发市场赁下了批发摊位。温室大棚有父母在照应,她把心思全部用在扩大香菇批发上。在这段时间里,她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单独一个人骑自行车赶往批发市场。

做大做强香菇业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武当镇人,闫秋梅深深地知道,家乡人民的生产条件还很差、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她千方百计为当地群众着想,在她的温室里,工人全部是当地人,忙时有二十几个,不忙时有五六个。功夫不负有心人,闫秋梅的香菇种植逐步步入正轨,香菇批发生意越来越好,目前,闫秋梅合作社的产品涉及鲜菇的生产、批发以及高档干菇礼品销售,产品辐射离石、柳林、中阳、临县等地。 

目前,闫秋梅和她的专业合作社提出了“龙头带动战略”,大力实施“公司+农户”和 “企业+基地”模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公司提供技术保障和原料供应,统一收购农民种植的香菇。闫秋梅和她的合作社的宗旨就是进一步做大做强香菇产业,让更多的群众依靠种植香菇尽快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