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越城岭山脉腹地,是广西的北大门,属桂林市管辖。幅员面积资源县东西横距65.5 km,南北纵距63.4 km,总面积1961.14 km2,其中农业用地全县总面积19.61万hm2。农业耕地面积1950年为0.88万hm2,占总面积的4.5%,其中水田0.88万hm2,旱地846.67 hm2。全县总人口17.5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2 万人。距桂林市98.0 km,便利的交通条件为资源县西红柿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境内有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发源地之一。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在800 m以上,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全县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年均气温16.7 ℃,极端最高温度38.8 ℃,极端最低温度-8.4 ℃;年均降雨量1 736 mm;光热适宜,年均日照时数为1 275 h,无霜期216 d。土质为富钾、中氮、中磷,pH值为6~8,是西红柿越夏生长的最适生态区。
资源县西红柿主要产于车田苗族乡,车田乡平均海拔705 m,属高山区,昼夜温差较大,特别适宜高山无公害蔬菜及南方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所产的西红柿不仅外型美观,颜色鲜艳,光泽好,而且硬度好、耐储运、肉质厚、甜度适宜。出产期7-11月。
1 资源县西红柿产业现状
资源县西红柿产业自1995年开始种植,历经近20 a的发展,从种植实生苗到现在全部种植嫁接苗,品种从种植红宝石到现在的百利、格蕾571等。2014年资源县西红柿种植面积达3 500 hm2,产量达60万t,年产值约30 000万元。
为了做大、做强资源县西红柿主业,资源县委、政府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扶持西红柿产业发现。对种植西红柿除由农业局免费进行嫁接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外,对标准化示范基地和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进行专项资金扶持和奖励。目前,资源县共有西红柿协会30个,专业合作社5个,为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2.1 种子结构不尽合理,种子市场管理不够规范 2014年全县的西红柿品种达20个之多,主裁品种不明确,一些新品种没有经过试验、示范、试种,供种商就盲目引种推广,且推广面积较大,一些抗病力较差的砧木种子也被种子商贩们盲目推广应用,造成越夏种植不耐高温,果子变软和抗病性差。
2.2 认识不足,思想麻痹 部分群众对西红柿嫁接技术认识不足,未严格按照嫁接技术规程操作,认为只要是嫁接苗,种下能活就行了,未把嫁接技术作为重要的抗病主要手段来抓。在西红柿嫁接过程中,粗心大意,随随便便。甚至为了提早种植时间,而不等嫁接苗伤口愈合,便种植于大田,造成嫁接苗被病害从伤口处感染而发病。
2.3 重化肥、轻农家有机肥 重化肥、轻有机肥是影响西红柿品质的主要原因。西红柿种植需要大量的有机肥。随着西红柿种植年份的增加,群众种植西红柿多年连作,造成西红柿种植地块严重缺失有机质。近年来,资源县群众基本不再养殖或很少养殖猪牛,农家厩肥严重不足,在种植西红柿过程中使用厩肥的少之又少,只有不断增加化肥用量,造成西红柿地块有机质严重不足,盐碱化严重。
2.4 农田基础滞后,影响西红柿发展 资源县西红柿种植区普遍位于中高海拔山区,普遍缺乏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机动车辆进不了地里,抗旱浇水跟不上。靠人工搬运肥料、挑果子,群众劳动强度加大,村级公路路况差,离市场远,影响销售。
2.5 营销队伍不强,加工缺失 资源县西红柿销售没有自己的营销队伍,群众自产自销,每年的销售季节,坐等外地老板前来收购。目前,资源县还没有西红柿产品加工业,没有西红柿冷冻保鲜仓库,所有产品都是以鲜果的形式出售,抗风险能力极低,一旦产品滞销,就会造成大量损失。
3 主要对策
3.1 加强认识,提高品质 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把发展西红柿产业对增收致富的重要性讲透,把发展西红柿产业的对比帐算清,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基层干部的责任和调动群众种植西红柿的积极性。
做好西红柿品质提升工作,采取嫁接技术、增施有机肥、禁用膨大素等措施,确保品质纯正。
3.2 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技术支持 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合作社管理农户,大户带农户,以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切实解决目前分户管理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