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己种呢?这也是一条赚钱的路子啊。在召开群众会议时,陶玉英将自己的想法提了出来。她期望的是群众都能积极响应,但事与愿违,刚一提出,群众的反对声音此起彼伏,“栽哪样甘蔗哦,我们这些地方是栽不出水果甘蔗的。”“陶大姐,你就不要去冒这个险了,栽不出来是要亏本的……”
群众的反对声并没有击退陶玉英的决心。她与丈夫商量,腾出2亩地来做实验,花了450块钱从健康农场拉来了3吨甘蔗种。甘蔗种下去了,没有技术,后期怎么管理?陶玉英让大女儿帮自己买了几本甘蔗种植技术的书,边看边学,同时联系镇农技站工作人员实地进行指导。通过学习和探索,她掌握了甘蔗种植的基本技术,她种的水果甘蔗长得又粗又壮,群众纷纷跟她买甘蔗种。为了带动群众致富,陶玉英承诺,甘蔗全部留给大家做种。当时集镇甘蔗卖3角一市斤,她卖给群众做种才1角2分一市斤,那年,他家的甘蔗少收入了1500多元。
儿时,陶玉英就喜欢跳舞,但是因为出生的年代不好,小时候没条件学习舞蹈,长大成家后又忙于家务事,学习舞蹈就被搁在了一边,闲暇时她也会偷偷地跟着妇女们跳一跳,丈夫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2006年“三月三”活动,丈夫带着她来到马关县城观看比赛,回到家后她就跟丈夫说“其他人都可以跳,我为什么不可以?”第二天,陶玉英就为筹备成立一支文艺队忙开了,她四处动员妇女同胞,可是没有人愿意参加,一是因为忙没时间,二是思想观念落后,总觉得跳舞有伤风化。为了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她自己出钱买车票、安排伙食和住宿,带着村里的6名妇女来到马关县城,让她们感受文艺队的风采。回来后文艺队成立了,加上她7个人。虽然人少,但这并不影响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要有时间,大家就集中在一起学习舞蹈,开始跟着DVD学,熟悉后就自己编排舞蹈。慢慢地,场地周边观看的群众越来越多,她们的舞也越跳越好。2008年为了歌颂党的好政策,陶玉英带领文艺队编排了手巾舞蹈《南松颂歌》,以壮族古朴的黑衣白巾作为舞服,以质朴的歌词展现了壮家儿女对党、对祖国的热爱。近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陶玉英带领文艺队曾多次在州、县表演,并获得了表彰奖励。现在文艺队队员从刚成立之初的7人发展到16人,只要是喜欢舞蹈的群众都可以来参加。她说:“我成立文艺队就是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过去,都龙镇辖区的道路发展建设极为滞后,修路方便出行成为群众最热切的期盼。为了修建南松村的田间道路,陶玉英多次到镇上找领导反映。她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回报,镇政府同意补助一定的资金,由群众投工投劳修建南松村的田间道路。
南松村地处石山区,许多修建路段都需要爆破。当时村里只有1个人有爆破证,因有事外出,没有专业爆破人员,修路的进程就耽搁了下来。看着时间一天天的往后推移,陶玉英心里非常着急。她与村委会干部商量后决定,由村里出人来爆破,但是一问,大家都说这个开不得玩笑,此时的陶玉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你们不敢,我来。”她的一句话引起了轰动,大家都劝她说这是有生命危险的,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还是等爆破人员回来。大家的话没能挡住陶玉英,为了早日修通道路,她还是决定自己去爆破。她的胆量与坚持最终获得了成功。现在回忆起来,陶玉英还心有余悸,她不知道当时自己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也正是她的勇气鼓舞了全村人民,大家都鼓起干劲,提早完成了道路的修建。在以后的几年中,陶玉英又带领群众修建了多条道路,完善了村内的基础设施。现在,村民不用愁自家地里的甘蔗、香蕉运不出去了。
甘蔗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