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养白鹅,废枝生木耳”在沾化县下洼镇北陈村的浩华农业产业园里,下洼镇冬枣办主任张军利向记者介绍着浩华农业产业园内的循环经济。然而,冬枣种植在这个现代化的产业园里只是一个小片段,“现代农业、旅游、电子商务、销售、深加工、原材料”才是这处产业园经济的大循环。
立体种养殖让每亩枣田增收5000元
沾化浩华农业产业园成立于2013年,创立之初就选择了村企合作的模式。北陈村以土地加部分资金的形式占股41%,村民可以参与产业园的经营管理。在这处占地200亩的产业园里,规划建设了“一园五区”。原生态沾化冬枣种植区、由春暖式大棚和空调地暖大棚组成的现代化温室种植区、沾化冬枣2号种植区、林下经济种植区和休闲观光区。
走在生态园里,工作人员像介绍旅游景点一样介绍着每个区的特色。以原生态冬枣种植区的循环经济为例。冬枣树下种植杂草,杂草不仅可以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杂草返田还能给土壤提供有机质。另外杂草吸收土壤中的氮肥,控制氮的含量,保证了冬枣的甜度。利用杂草,林下养殖了大白鹅。大白鹅的粪便入土,又一次给土壤施上了有机肥。每到春季,枣农们将修剪下来的枣树枝用粉碎机打成碎末,放入菌种和菌棒后就可以养出木耳。“林-菌-肥”立体种养殖的技术让每亩枣田增收5000元以上。
新技术应用让冬枣种植更科学
如果说立体种养殖技术还是提留在传统农业的水平上,物联网、温室滴灌这些新技术的应该才是生态园现代化的体现。园内工作人员介绍,防虫是冬枣种植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为此生态园从以色列引进防虫技术,建设了防虫网大棚30亩。为了减少农药残留,现在园内的枣树是由滨州本地企业滨农科技来统一进行农药喷洒,这项技术的应用是农业部减量施用农药的示范点。打药机一次可以打四行果树,一亩地每年只需要500元。在有效杀虫的基础上,极大了减少了农药的施用,同时也减少农药成本的支出。
枣园内设置的气象观测站不仅能提供温度、湿度、风力等气象数据,还能够监测到地下5米、10米的地温,对冬枣发芽、萌动的预测提供数据支持。在春暖式大棚和空调地暖大棚里,冬枣的种植得到了精细化的管理,在保证冬枣高质量的同时还能让冬枣提前上市。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浩华产业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园区已经通过了国家非木质林产品认证基地、沾化冬枣出口基地和国家农业部沾化冬枣规范化用药示范基地。
完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
尽管如此,他们认为园内的农业循环经济还不够完善。为此,又确立了冬枣种植—枣枝加工—食用菌养殖—沼气生物肥料—生态庄园的发展道路。在已经成熟的种养殖区外,再建设生物质能源采集加工的沼气生产采集区和以沼渣为原料的生物有机肥加工区。
同时,为了满足市民归隐山林、回归自然的需求,产业园又将投资600余万元建设一处生态农庄,生态旅游这一农业循环经济链上的重要一环将得到加强。
生态农庄更使得农业经济跳出了产业园。产业园的成功经验不断被辐射到周边的乡村,产业园周边乡村旅游也被带动。野兔、芦花鸡、河蟹、草虾这些极具当地乡村特色的野味饮食和别有风味的农家乐项目将吸引大批游客来到这里。一个产业园带动一大片的大农业经济也最终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冬枣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