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来到泸州市纳溪区棉花坡镇柑塆村一组的白杨山上,只见这里村民的房前屋后、田坎边、地里头、山坡上,全是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的大小不一的李子树,果实沉甸甸挂满枝头。正忙着采摘李子的蒋德友一边采摘李子一边笑逐颜开地说:“这两天,我们白杨山的李子在纳溪算是卖火了,每天1000多斤李子弄到街上,一个小时不到就被抢完了,价格最高还卖到了30元/公斤!这多亏了《四川农村日报》的一篇报道,不然,人家哪个晓得我们柑湾白杨山李子好吃嘛。”
“白杨山”李子声名远扬
2013年6月20日,《四川农村日报》的“创富街”在头条以《同样种李子,冰火两重天》报道了棉花坡镇柑湾村一组白杨山上的李子卖得火,而本镇的蟠龙村的李子卖不掉的报道,一下子让白杨山上李子在纳溪区城乡出尽了风头。同时也让蒋德友这个李子种植大户的近万斤李子一下子成了市民争相购买的“抢手货”。
“自那条报道刊出后,当年我精心挑选个头大的李子就卖到了24元/公斤,而今年则卖到了30元/公斤。且绝大部分李子都是别人开车到地头来采摘的。”蒋德友介绍,很多不卖李子的也问着上门来参观,学习种植经验。
蒋德友告诉笔者,白杨山李之所以吃味好,个头大,除了土壤、气候等因素外,品种选择和科学管理也很关键。每年,蒋德友都要给果树施三次肥,打三次农药,尤其是春季的“刷白”,年年是雷打不动。
由于有了川农报宣传后提升的知名度,这两年,蒋德友的12亩李子还未完全成熟就订单不断,有的人还自己带着纸箱前来采摘自己包装以馈赠亲友。据悉,今年柑湾村一组白杨山挂果的40余亩近2万公斤李子,预计可实现收入30余万元,其中蒋德友的10亩李子就可收入10万元以上。
种植面积翻倍
“当初我脾气太犟,要是跟着蒋德友种李子,现在我已能坐享其成了。”这些天,看着蒋德友每天几百斤李子卖了就有几千元的收入,邻居蒋其荣心里有说不出的羡慕,“好在为时不晚,这两年我引进了100多株优质脆红李苗来种植,足足栽了近3亩,明年就可试挂果了。”
柑湾村一组同其他地方一样,村民都有种李子的传统,但大多就是三两颗李子,也很少进行专门管护,并没有将之作为增收的产业来做。6年前,随着儿女外出打工田地无人耕作后,蒋德友就在原有山坡上有60多株李子的基础上,将田块也放干全部种植优质李子。而不少村民却不这样认为,“果子又不能当饭吃,万一卖不出去咋办?”
如今,面对蒋德友在历经6年的精心管护已经开始收获后,很多村民这才后悔。尤其是看到这里的李子经宣传为外界所熟知,成为了纳溪区的品牌李子后,村民这才由后悔转为亡羊补牢。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柑湾村一组留守在家的村民就在蒋德友的带动下,纷纷购进“黑宝石”和脆红李等优质李子苗进行定植,蒋德友也扩种了近1亩地“黑宝石”李子。
据悉,目前白杨山李子种植专业合作社有20多户社员,李子种植面积目前已经超过120亩,面积较之前扩大了一倍多。“现在我们柑湾‘白杨山’李子在外已经卖出了名气,根本不够卖。等李子进入盛产期后,我们合作社将筹办李花节和李子采摘节,发展乡村旅游。相信更多的邻居和我一样,就会从中尝到更大的甜头。”蒋德友充满期待地说。
李子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