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

“红橘、锦橙、脐橙、碰柑……”一直以来,开县素有“柑橘之乡”之称。自1950年以来,开县柑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长沙镇,在全镇海拔500米以下的地方,都种上了柑橘。在收获的季节,远远望去,绿油油的柑橘林中一个个黄色的柑橘尤为显眼。而这片柑橘林里,也藏着无数人的回忆。

拿一个柑橘,剥开橙黄色的皮,拈一瓣放入口中细细咀嚼,最叫人魂牵梦系的就是那家乡的味道。

经历种了一辈子的柑橘树

今年64岁的李来华,家住开县长沙镇长沙村12组。从记事以来,他一直都和柑橘打交道,可谓是种了一辈子的柑橘树。

小时候,家里的柑橘树不是很多,都是红橘。每到收获的季节,他总是望着家里的柑橘树,等待着柑橘的成熟。直到1960年后,整个镇的柑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他家的土地也全被种上了柑橘树。说起柑橘树,李来华喜笑颜开,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家的柑橘林撑起。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柑橘可以卖上1块多钱一斤,近些年柑橘降价了,没几个人愿意在家种植了。”李来华说,多年来,他对柑橘树充满了感情,已经舍不得离开柑橘树,虽然家里现在只有他和妻子在管理,但他依然坚持不让柑橘林荒废。

“只要我还动得了,就要一直种着这些柑橘树。”李来华说。

致富靠嫁接柑橘树起家

家住开县长沙镇锦橙社区的陈明权,今年已经75岁了,说起他跟柑橘树的故事,3天3夜都讲不完,他年轻的时候是因嫁接柑橘树起家的。

陈明权原来是柑橘合作社的工人,从柑橘树的兴起到兴盛再到现在,他算是全部经历了。“虽然我家现在没有多少柑橘树,但我却是从柑橘树起家的。”陈明权说,他们夫妻俩都是工人,每个月挣不了多少钱,但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每天去给村民嫁接柑橘树。

通过夫妻俩的努力,他们修建了房子,并且开了一家小店,生活搞得红红火火的。“现在每天被柑橘林围着,感觉无比的亲切。”陈明权说。

回忆吃着柑橘就想起了家乡

“蓝莓有20年的丰产期,真是棵摇钱树,一旦挂果,只需稍加管理,就坐等数钱了。”说起今年的蓝莓销售情况,贵州省麻江县共和村的蓝莓种植大户龙国本笑得合不拢嘴。

蓝莓是小浆果类蓝色水果,其成熟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保健成分,被誉为“世界水果之王”。这种10多年前当地人几乎一无所知的“高档水果”,如今正在贵州省麻江县等的荒山扎根、结果,给当地群众带来不菲的收入。

“从去年开始,慕名而来的客商越来越多。好的时候一天能卖1万多元。”龙国本说,今年他的蓝莓因气候原因产量受到一些影响,但60多亩(逾4公顷)蓝莓还是收入了30多万元。

而在几年前,他刚开始种蓝莓的时候,好多人都说他是“憨包”,劝他不要去种,但现在那些人又来纷纷跟他取经学种蓝莓了。

如今,不仅仅是共和村,在麻江县及周边地区,蓝莓的价值逐渐得到山区群众的认可,像龙国本这样承包荒山种蓝莓的农户越来越多。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蓝莓种植技术、蓝莓系列产品的研发。

贵州省蓝莓首席科技特派员、贵州科学院蓝莓团队领衔人聂飞从2000年开始,在麻江县开展蓝莓引种驯化、繁育、栽培及深加工研究。经过15年的研究试验示范,蓝莓产量大幅提升。

“蓝莓产业的发展要走生态科技之路,利用荒山荒坡种植,把蓝莓产业打造成不与粮食争地的产业。”聂飞说,目前,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已经从蓝莓育苗、鲜果采摘延伸到果汁、果酱、蓝莓红酒、蓝莓白兰地、蓝莓精油、蓝莓面膜等深加工领域。

得益于科技研发成果的应用,当地蓝莓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贵州省黔东南州利用荒山荒坡和低产林地种植蓝莓10万余亩(逾6667公顷),按照规划,预计2018年种植面积达到20余万亩(逾13333公顷),产值200亿元。

蓝莓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