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

“我在重庆上班,每当看到卖柑橘的,总忍不住去买。每次都会问,你这柑橘是哪儿产的,当听到不是家乡产的时候,心里很不舒服。然后又会问句,怎么不是开县产的。”今年30岁的魏鑫告诉笔者,每年柑橘成熟的时候,他都会回到家中,带一些过去送给同事。

今年40岁的何念,已经在深圳打工10多年了。在所有水果中,他对柑橘情有独钟,每次去买水果也只买柑橘,每年都叫父母给他留一些柑橘。每年过年回家,很多时候他都是为了能吃上一口家乡的柑橘。

说起开县柑橘,很多外地人可能不知道,但作为开县本土人,无不想到开县柑橘,那是大家从儿时到长大的记忆,是一种无法忘怀的情感。

变迁历经多个品种更换

要想结出的果实甜而美,就需要选择好的种植地点,还需要施肥均匀、精心培育,一棵柑橘树从种下到结果,需要培育、移栽、施肥、修枝、上肥、采摘等多个环节。

据了解,开县的柑橘种植主要集中在长沙镇,而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长沙镇的柑橘树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周围两边的低山上,以红橘、广柑为主。直到上世纪50年代后,该镇才开始着力发展柑橘种植,并在全镇大力种植。原来种植水稻的田,也都被种上了柑橘,虽然仍以红橘、广柑为主,但却打出了名声,说起红橘,人们都想起了“开县”。

随着时代的变迁,到改革开放以后,开县的红橘也出现了销售难,只得将原来的红橘树砍掉,从外地引进了锦橙,并在全镇推广种植,从而有了“锦橙之乡”之称。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品种层出不穷,而该镇的柑橘也不断更换着新品种,在上世纪90年代,该镇又换掉了锦橙,重新种上了脐橙,在2000年后,该镇又开始种植碰柑,而现在,血橙、纽荷尔等品种又进入了果农的果园。

曾经开县柑橘远销国外

开县柑橘虽然是从上世纪50年代才开始发展的,但这并不影响开县柑橘的知名度,开县柑橘因为皮薄、肉感鲜美而闻名一时。

由于开县长沙镇的地理位置优越,不但地形平坦,更有着浦里河、长沙河、古迹河等河流的常年哺育,让该镇的柑橘拥有足够的水分,但又不缺甘甜,因此种出来的柑橘很受人青睐。

在改革开放之前,该镇所有的柑橘都属于国有,都由国家统一收购、销售,除了销售到国内的东北、上海等地之外,还将开县柑橘远销到了前苏联。

展望柑橘规模不断扩大

在改革开放以后,所有的柑橘树划归到了私人所有,而所有的柑橘都由农户自产自销,很多柑橘都是由小贩销售。2000年以来,随着柑橘价格的降低,很多劳动力外出打工,柑橘树只剩下老人在家管理,从而造成很多柑橘树无人管理,结出来的柑橘味道远不如从前,柑橘的前景堪忧。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近年来,开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成立了多个柑橘合作社,对柑橘进行统一管理,并多次组织技术人员来到果园,给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从而改变了现状,使柑橘林不断扩大。

目前,就长沙镇而言,该镇已发展柑橘5.7万亩,年产量达到8万吨,助农增收2亿元左右。血橙、纽荷尔、春橙、春橘等更是卖到了3-4元/斤。

橘子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