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

金秋,站在安岳的土地上,满眼皆是柠檬树硕果满枝桠的景象,安岳的人们不仅在忙着丰收,也在忙着迎接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第八届安岳柠檬节,9月28日,此次柠檬节将在中国柠檬之都——安岳县正式启动。

柠檬节、柠檬歌曲、柠檬电影、“柠都号”火车,还有将在柠檬节开播的50集大型科普系列电视片《柠檬来了》,都在将安岳的柠檬品牌推向全球,这些文章的背后,是“蔚然大观”的安岳柠檬产业。

翻开2014年的数据统计单,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组数字:全县现已建成柠檬基地乡镇41个,柠檬种植保存面积达到48万亩,产量42万吨,总产值70亿元。柠檬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289个,柠檬加工企业27家,年加工能力20万吨。这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数据背后,是安岳做大做强柠檬产业的决心。从一株柠檬幼苗起步,安岳柠檬经历了种植规模、柠檬品质、品牌的多个考验,在这段发展过程中,安岳不断优化柠檬产业布局,完善奖励扶持政策,创新推进机制,健全柠檬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柠檬科研体系及市场营销体系,强力推进中国柠檬产研销中心建设步伐。

 开启安岳农业发展新局面

1926年,加拿大的传教士丁克森途经成都时,曾在当时的华西医学堂短暂停留,并在校园内种下一株从美国带来的尤力克柠檬苗作为观赏植物。1929年,就读于该校的安岳籍学生邹海帆将其引回安岳龙台老家栽种,此后一直到解放以前,柠檬在安岳一些家庭中都被用作观赏、鲜食和药用。

1955年左右,一批苏联专家来到安岳县勘查地质,意外地发现安岳不少家庭都种植有柠檬,这在当时的中国较为鲜见。鉴于中苏的贸易需求,安岳开始大规模种植柠檬。

 于是首轮扩张便拉开了帷幕:1960年,安岳县原龙西乡开始栽植200株;1965年栽植1000亩;1970年初,柠檬种植从龙西扩展到周边乡镇;70年代末县政府还办起了芳香油厂,此时安岳的柠檬鲜果和芳香油产量已跃居全国第一;到1984年,全县柠檬种植面积已达2万余亩。

由于当时外国柠檬消费市场较大,抱着尝试的想法,安岳县政府从农业局派出3名干部,用箩筐挑着柠檬,坐火车前往北京各个领事馆推销,意外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加之当时安岳开始引进外来投资人和先进设备,柠檬种植第二轮扩张序幕由此逐步拉开。

 走过了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等市场道路后,安岳柠檬产研销中心的蓝图才刚刚显露雏形。接下来,安岳将全面铺开“中国柠檬之都”建设,目标就是要打造中国柠檬第一生产中心、第一加工中心、第一营销中心、第一研发中心、第一文化中心。

安岳县柠檬产业局局长田再泽介绍,今后五年,安岳将紧紧抓住建设现代国家级农业示范区的契机,改造提升现有基地,合理布局标准化种植示范区,以实现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三化”的目标。

生产管理方面,安岳将强力推进肥水一体化、农业机械化、管理科学化、市场信息化、交易电算化、物流冷链化、监管现代化等一系列的新技术、新方法;建立和完善县级服务、乡镇服务、信息收集发布三支服务队伍和安岳县柑橘类种苗繁育引进、农业投入品、有害生物防控、市场营销四支监管队伍。

研究运用方面,安岳将打造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引进全世界主栽的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建立柠檬标准化示范园、改造中低产果园、加速科技研发与运用,着力推进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和运用。

销售品牌方面,建立现代化市场营销体系,建成现代化的柠檬物流网体系,强化品牌的创立和维护牢牢掌握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把柠檬产业建设成我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样本。

“到2020年,安岳县柠檬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产量实现80万吨,建成一个中国国际柠檬交易中心和物流中心,新建5万平方米通风贮藏库和2万平方米的冷藏库,柠檬产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现代柠檬机械和标准化技术在全县普及率达90%以上……”田再泽口中的安岳柠檬产业的下一个五年目标,让人倍感期待。

柠檬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