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已逐渐步入盛夏的罗甸,热浪翻滚。连绵起伏的新民村火龙果基地上排满了水泥桩,三菱剑状的绿色枝条从桩子上的圆盘伸出,挂着硕大的白色花朵,有的枝头则挂上了如拳头般大小的红色火龙果。
在罗甸,这样有一定规模的火龙果基地有6个,总面积达到5.82万亩,占贵州该产业的“半壁江山”。2013年底,“罗甸火龙果”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全国首个火龙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目前,全省火龙果产业规模为全国之首。“贵州火龙果真正发展的时间也只有6年,而在短短的几年里能迅速发展全国第一的规模,主要是贵州对这个产业的重视,投入比较大,财政引导性资金支持大。”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所长、贵州火龙果引进者之一的蔡永强如是告诉记者。
异军突起
短短6年,贵州火龙果总面积发展到10.5万亩,规模为全国第一。这使贵州特色产品又增添了一个重要品种。
在2000年以前,贵州还没有进行火龙果种植。而该产业进入公司化运作的是贵州良云金秋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刘炳坤对记者表示,该公司2011年来罗甸发展火龙果产业,今年开始正式投产。他说,进入盛产期的面积有700多亩。该基地的种植密度按照每亩111颗为标准,1300多亩的面积则有十几万株;而进入产果的700多亩山地里也有7万株。
蔡永强告诉记者,实际上,贵州2007年年底开始火龙果的种植,就在这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贵州超过海南、广西和广东,成为全国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
这主要得益于贵州省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
贵州是多山省份,只有局部地区能够种植火龙果。其中最适宜的是“两江一河”(北盘江、南盘江和红水河)的地热河谷地带,这里低海拔、富热量是贵州火龙果的主要种植区域。次适宜区域则是乌江流域。
据了解,贵州省适宜区的独特气候正好符合火龙果的生长规律,冬春干旱可以一定程度地减低病害,5月至11月是火龙果的生长期,夏秋降雨的分布则正好给火龙果补充水分、增加甜度。
目前,贵州火龙果的种植主要集中于罗甸、望谟、册亨、贞丰、关岭和镇宁6个县,总面积为10.5万亩。而今,全国火龙果种植主要集聚在贵州、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这些省份,目前全国火龙果种植面积为26万亩。
“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海拔低、少数民族聚集以及贫困人口分布较多。”蔡永强表示,贵州能够种植火龙果的区域达70多万亩,其中最适宜区有34万多亩、次适宜区域还有40多万亩。
蔡永强透露,广东近几年正在奋起直追,前年种植3万多亩,去年增加了5万多亩,如今总面积已经达到8、9万亩。广东种植火龙果主要是企业的自发行为,而贵州则是政府引导性资金支持从而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因为贵州的企业和老百姓的能力赶不上发达地区。”
记者从省果树研究所获悉,贵州省去年有2万亩火龙果投产,产量达1万吨左右。其产地售价10元1斤,一亩地的产量为1吨左右,因此产值可达2万多元。如果加大投入,一亩地可以达到2500公斤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