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

因地制宜,试种冬枣树

“以前种了几亩苹果树,后来因为涝灾,树都涝死了。”王建春介绍说,他看到邻村有种冬枣的,从电视上也看到下洼镇老百姓靠种冬枣卖了不少钱,乡里和村里也鼓励种冬枣,就开始动心了。1997年,王建春以每棵8元钱的价格,从邻村买了40棵冬枣树,种在了自家最好的地块里。下河乡有黄河古道贯穿之利,两条黄河古道中的一条就穿过庞家村。特殊的土质为冬枣的品质提供了先天保障。地再好也要会管理,王建春积极参加乡里组织的培训班、向邻村的枣农学习管理技术,慢慢地,他也成了种枣“行家”,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开甲、什么时候浇灌、怎样疏花蔬果、如何防止病虫害……王建春掌握了技巧,冬枣也开始有了收入,每亩收入几千元,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盖上大棚,冬枣走向“高端”

“大田冬枣比大棚冬枣成熟晚,更大的问题是病虫害发生严重,用药物防治,影响冬枣口感和品质,不治就颗粒不收。在这种情况下,我从2010年开始给冬枣树盖上了大棚。”现在,王建春的12亩冬枣树全部盖上了大棚。王建春说,大棚冬枣比大田冬枣上市早15-20天,市场价格高,绿盲蝽等病虫害明显少了,冬枣品质提高了。一个冬枣大棚一般占地1.5到2亩,第一年建棚成本在5000元左右(塑料薄膜1100元左右,竹竿、铁丝、檩条等4000元左右),往后每年只需更换塑料薄膜,成本1100元左右,大棚冬枣亩产量为1250公斤左右,每公斤售价为16元—20元,一亩地总收入约2万元,纯收入约1.5万元。

“今年,县委组织部的干部到俺们村驻村,给俺们的冬枣园引上了水管线,自来水直接送到地里,浇地更方便了。”说起这个,王建春一脸的喜悦。现在王建春每天都去冬枣园,看看枣树长势、坐果情况、开甲甲口愈合情况。

冬枣供不应求,计划扩大规模

王建春的冬枣品质好,每年都在沾化县冬枣大赛上获奖,逐渐打响了名气。每年冬枣还没成熟,东营、淄博、济南等地的果品批发商就上门订枣。这几年,王建春和妻子侍弄12亩地的冬枣,每年收入20多万元,去年还在县城买了楼房。今年秋后,王建春打算再种几亩大棚冬枣,“人手不够就雇几个人帮忙,自己少受累,还不少挣钱。”王建春说。

在王建春的带动下,目前,庞家村村民种植冬枣560亩,其中大棚冬枣280亩,群众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

冬枣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