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

“十多年前,虽然遭受了滑坡灾害,但在政府帮助下,种了5亩藤梨,每年收入都有几万元,这两年更是超过10万元,不仅住上了小别墅,还买了小车,既运梨又代步。”9月8日,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青风村五组,藤梨种植户郭章明一边采摘梨子,一边高兴地说。

在青风村四、五、六组,象郭章明一样曾因滑坡受损陷入贫困、又靠种植藤梨致富的农户达100家。他们少则一年收入几万元,多的近20万元。

因灾致贫 政府帮扶建产业

1998年7月3日凌晨,青风村四、五、六组遭遇了一起严重的山体滑坡,长达3公里、宽1.5公里的山体崩裂,整体移位,灾区内的稻田、道路、山峰变形,山体整体下滑30余米,有的房屋下陷3米多。受灾村民家中的粮食、衣物均被泥石流掩埋。面对家园一下变成一片废墟,原本靠着竹产业刚开始有点起色的三个组一下子陷入了贫困,很多原本打算建楼房的村民也只能暂时建土墙瓦房。

面对失去的家园和受损的竹产业,为了四、五、六组105户、406名村民早日摘掉贫困帽子,白节镇党委、政府在随后展开的灾后重建中,引导农民种植时间短、见效快的藤梨。镇政府不仅提供优质藤梨树苗,在种植上,镇村干部和农技人员还包组到户指导种植。尤其是在日常管护中,农技人员除了举行统一技能培训外,还手把手进行现场修枝、打药等指导,激发村民种植管理藤梨的热情。当年,在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发展的近1000亩藤梨,在第三个年头就开始初挂果。

如今,历经十余年的发展,昔日遭受滑坡大灾的四、五、六组的山坡上,早已变身为郁郁葱葱的梨海,一幢幢小别墅掩映其间;村民靠着种植藤梨,日子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腰包鼓了,尤其是每年三月和七八月份,来到这里赏梨花和摘生态梨的游人更是络绎不绝,几家特色乡村农家乐也应运而生,让山旮旯里的农民,也吃上了“旅游饭”!

错时上市 青风藤梨不愁销

“我的藤梨从7月初就开始卖了,现在卖的是中熟梨黄花梨和晚熟的香楠梨,销售时间要持续到9月中旬。”在果园里,郭章明欣喜地介绍说,青风村的藤梨若是不分早、中、晚三季销售,估计早就滥市了,怕很多都不种了。

在很多地方,为了追求规模和产量,在发展产业时大多只种一两个品种,且上市时间都比较集中,最终导致滥市和种植户之间相互低价促销的现象发生。当时的白节镇党委、政府在青风村灾后重建发展藤梨产业时,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藤梨品种的引进上,除了看品质产量,还看成熟上市时间。

白节镇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距纳溪城区有20余公里的路程,青风村四、五、六组距白节镇都有近10公里路程。面对特殊的地理位置,从种植藤梨开始,青风藤梨就立足于白节镇自产自销,消费人群就锁定在白节及周边几个乡镇市场。为了错开集中上市,避免滥市和恶性竞争,镇农技站就引进了早熟青花梨、中熟黄花梨、晚熟香楠梨三个藤梨品种,这三个品种成熟期相互间隔20余天。

错时上市,让青风村每年的100万斤藤梨上市销售10多年来,从来没有出现过滥市,在家门口就卖完。尤其是每逢白节赶集日,市场上几万斤梨子不到中午散场就销售一空。由于采用生态种植,个头大、品质清脆香甜,很多时候都还需要先预订。

如今,青风村四、五、六三个小组的100余户村民,就靠着这小小的藤梨,不仅一举摘掉因滑坡而带来的穷帽子,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小别墅,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梨子种植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