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白兰瓜在皋兰县栽培历史悠久。据《皋兰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就已经种植。上世纪四十年代,从美国引进的白兰瓜在兰州试种成功,在皋兰什川、忠和一带盛产,享誉全国,为甜瓜的发展翻开新的一页。改革开放以后,全县白兰瓜生产得到快速发展,1978年种植面积1.2万亩,2008年达到了4.8万亩。全县种植地域涉及5个乡镇的37个村,其中什川镇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忠和、水阜、中心三乡镇达到5000亩以上,有14个村种植面积在千亩以上。2008年白兰瓜和西瓜总产量达到8500万公斤,面积和产量都占全市的80%以上,实现产值1.2亿元,白兰瓜、西瓜产业人均纯收入5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瓜类的份额占到了20%,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白兰瓜设施栽培发展较快,实现了四季生产周年上市。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的地膜种植技术,不仅扩大了白兰瓜种植区域,而且使单产增加30%以上、成熟上市日期提早10-15天,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白兰瓜产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90年代以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三膜一砂”等多种形式的保护地栽培,使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由原来的黄河沿岸、河谷地带向山区沟壑平台地延伸。特别是2000年以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全县相继建成了一批白兰瓜设施栽培基地,什川镇的上下泥湾,水阜乡的长川、老鹳等村发展尤为迅速,白兰瓜设施栽培面积达到1.6万亩,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县上因势利导,把发展白兰瓜作为主导产业,上下统一思想,以生产优质、高档、中小型精品瓜为发展方向,大力推动反季节栽培,塑料大棚种植上市时间由原来的7-8月,提早到6-7月;日光温室一年种植两茬,元旦、春节前后第一茬上市,“五一”前后第二茬上市,加上7-9月大田旱砂地西、甜瓜,基本实现了四季生产、周年供应。近几年全县按照质量、大小、外观进行分级包装,精心打造高档礼品瓜,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白兰瓜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化经营能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们按照“基地+协会+市场”的模式,使白兰瓜生产经营走上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一是着力建设无公害生产基地,突出标准化生产。先后认定无公害白兰瓜生产基地5万亩,认证无公害白兰瓜产品2个,以什川镇上下泥湾和水阜乡长川、老鹳等村为主,建立起了万亩国家级甜瓜西瓜标准化示范基地。农技部门根据多年经验,制定了“三膜一砂”、“两膜一砂”、日光温室等一系列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指导农户依标生产。2002年,通过省质监局颁布实施了《皋兰县无公害砂田西瓜栽培技术规程》,使西瓜生产经营有了一整套地方栽培技术标准,促进了西瓜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通过加大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确保了生产的无公害化。二是培育发展产业经营组织,充分发挥其“内联基地,外扩市场”的桥梁作用。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白兰瓜、西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个,农民经纪人队伍280多人,为产业发展发挥了突出作用。三是积极拓展市场,扩大销售范围。我们借鉴“高原夏菜”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的促销方式,抓紧注册了“金城泥湾”品牌商标,设计了美观特色包装,在兰州市内设立直销点3个,并积极参加市上统一组织的高原夏菜推介会,到多个城市宣传推介。“金城泥湾”品牌白兰瓜因其含糖量高、风味独特、品质优良、耐贮运等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可,赢来了“赏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的美誉,将“金城泥湾”品牌成功推向了外地市场。2006年和2008年在什川镇成功举办了“兰州市赛瓜会”,吸引各地客商到现场品尝订购,扩大了白兰瓜的影响范围,拓展了销售渠道。目前皋兰县生产的白兰瓜已销往广东、上海、福建、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城市。
白兰瓜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系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近几年,我们集中精力组织实施了兰州市千亩无公害甜瓜西瓜示范推广、品种改良、栽培新技术示范推广、旱砂田西甜瓜保护生产技术集成示范等6项重大科技项目,引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暗灌、温室环境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15项,引进西瓜品种丰抗8号、京欣2号、陇丰3号和甜瓜品种台龙、银帝3号、红金宝、玉娇龙、雪龙、丰甜4号等新品种30多个,优良品种的覆盖率已达到98%以上。在狠抓科技创新的同时,注重科技服务,在什川镇上下泥湾基地建立了白兰瓜中心区站,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包村包点,开展零距离服务,从种到销提供一系列技术指导。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省市农业专家进行技术培训,组织协会会员和瓜农到外地参观学习,使项目示范区农民技术培训率达到60%以上,做到了村有科技示范户,户有科技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