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为村民拓致富路

他是朴实的农民,他的产业虽然很平凡,却给贫困山民找到了新的希望;厂子虽小,却走着可持续发展之路。他叫王高东,住在南漳县薛坪镇洛浴河村一个深山沟里。

南漳县薛坪镇洛浴河村,山竹资源非常丰富,缺少农田。村民们祖辈都以做土纸为生,用土纸换回粮食和生活用品。上世纪90年代后期,传统的手工造纸逐渐没有了市场,“纸民”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王高东也不例外,为了供养两个孩子读书、维持家人的生活,他不得不走出大山,四处闯荡。

几年打拼,王高东脱贫了。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高东到餐馆吃饭,他发现原来的一次性木筷都换上了一次性竹筷,而且用量非常大。转换思维一想,家乡的山竹资源那么丰富,为什么不能利用起来制作竹筷呢?说干就干,王高东行动起来。

万事开头难,王高东没做过这一行,不知道如何制作。正当他犯愁时,朋友给他带来一条好消息:浙江有一家竹筷厂正在招工,过去看看吧!王高东立马赶到了浙江的竹筷厂。工厂的情形让他大开眼界:各种各样的竹器加工品种,精美的工艺,先进的设备,规范的生产流程等,都让他目不暇接。王高东马上决定留下来,在竹筷厂打工。一边学习制作技术,一边积累资金。一旦技术学到手,就返回家乡办一个竹筷厂,让乡亲们也跟着发竹财。

2006年,王高东春节回家,专程到镇政府咨询回归办企业的相关手续和优惠政策,在得知政府不断优化回归创业人员的发展环境后,他坚定了办竹筷厂的信念。

2007年春天,他筹资20万元,引进设备,租借厂房,购买原料,在南漳薛坪镇办起了第一家竹筷厂。投产后,他认真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办法,理清思路,制定了科学生产管理办法。厂子虽小,但他力求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很快,他生产的竹筷,因质量过硬,得到了消费者认可,很快占领了当地市场,并进军周边市场。为畅通销售渠道,减少发展的盲目性,寻求利益最大化,他在做好本地市场销售的同时,还热心为浙江的几家竹器厂搞加工,拓展品种。在质量上,王高东坚持精益求精。有一次,他的一批竹条在晾晒过程中,因突降暴雨被打湿,出现了一些黑点,他忍痛废弃了这批原料。他说,宁可少赚钱,也要保证质量。付出必有回报,年底总账,他的竹筷厂创产值1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8万元.

乡亲们看到了山竹有利可图,纷纷跟王高东学技术。为了实现乡亲的致富,王高东再次引进一套竹筷设备,以自己的竹筷厂为培训基地,无偿帮扶技术和销售信息,让更多的纸民运用新技术,转换增值扩大竹筷产业。经过几年发展,王高东的竹筷厂已吸纳30多名村民在这里就业,年销售收入过百万元。而他老家的山竹资源,不仅做成竹筷,还被制作成竹扫帚、竹篓等产品,销往县城及周边地区。

山竹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打破旧的种植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群众找到了新的增收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