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果

昨天上午,在顺义石门市场的一间8平方米左右的店铺里,苏永春看着满满几百箱水果,不停地叹气,他一直想不通,这些个大、水分足、用祁连山雪水浇灌出的“人参果”,怎么就不受京城人的“待见”。苏永春说,他是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的农民。10月1日,他带着乡亲们种植的一万斤“人参果”第一次到北京来卖。“我们在市场租了两个库房,现在一打开门就能闻到果实的腐烂味,它只能存放一个月,现在已经烂了2000多斤,再有10天它们会全部变烂,压在下面的果实烂得会更多。” 

苏永春说,天祝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海拔在2400米至4000米左右,平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省科研部门经过5年多的试验,于2003年成功研制成了适合高寒地带大棚种植的“人参果”,全县推广后当年就有了上千斤的收成。这些水果种在祁连山山坡上,浇灌融化的雪水,没施用任何化肥和农药,果实也比目前市场销售的云南果大。“目前全县已有近千户种植了人参果,由于果实产量高,但没法卖出去,一年有近半果实烂在地里。这回到北京销售也是带着乡亲们的重托。” 

因为有亲戚在北京顺义工作,苏永春被选为销售代表。“来之前还托北京的亲戚打听了一下,他说北京目前还没有这种个大的‘人参果’,小个的在超市每斤能卖到10几元,在市场也能卖到七八元。”苏永春说,石门市场是农业部指定的交易市场,他便把这里作为销售第一站。 

在启程前,他和镇政府一齐与100户乡亲签订了代销协议,约定每斤价格为2元,先付一半的订金后,收购了一万斤。“如果这些水果能按4元一斤的价格销售出去,每户乡亲能再分到300元,但现在要全烂了,每户乡亲都要损失300余元。” 

“与其烂掉还不如捐给科研机构来研究开发新品种呢。”苏永春说,现在自己和镇里一起来的老乡每天带着部分水果到处转着卖,但相对每天烂掉的水果,销量只是杯水车薪。 

不甜不酸影响销路 

据介绍,在甘肃种植的这种“人参果”适合高血压和糖尿病人食用。但作为一种新的水果,它的口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销售。记者和一些市民试吃了几个人参果,大多觉得吃起来不甜、不酸,味道怪怪的,不如苹果、梨等水果爽口。一位长期在市场卖水果的商户猜测,可能它的口味太独特,还未被北京市民所接受。 

业内支招 

争取低价进入超市 

“人参果在北京销售已有六七年的历史,一直不是主流果品。”昨天,多年在四道口果品批发市场从事销售管理工作的莫先生说,水果难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进入京城的大型超市,由其低价配送销售。 

“将大量人参果运到石门市场,本身就是个错误的选择。”莫先生说,石门市场位于郊区,购买群体的能力比市区低很多,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