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青梅之乡”普宁青梅产量创历史新高,但收购价格却跌破成本。眼看着大量梅子因落地烂掉,果农心里比梅子还要酸。
自1991年开始,普宁青梅出口日本,是普宁最大宗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日本近年经济低迷,造成普宁相当部分青梅加工企业的产品滞销积压严重。今年青梅鲜果价格明显偏低,全市总体平均价每市斤约为0.65元-0.8元,果贱伤农。
“不走出简单的原料供应地的困境,不拓展产品新的销路,传统农产品就无法走上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之路。”当地青梅产业联盟负责人认为。据悉,当地正在积极救市,在解决梅子大量积压的眼下困局时,当地也正试图以“青梅产业园区”为突破口,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青梅烂掉 树下青红一片
5月7日,普宁大雨。后溪乡圆明村的梅农陈大姐穿着雨衣雨鞋,在梅林里摘梅。她说:“再不把梅子摘下来,这一年都要白忙了!”树上的青梅果实大都红了,地上的落果一片青红。
圆明村村主任陈裕东告诉记者,全村估计能产150万斤青梅,但现在有一半的还在树上。原普宁市梅干协会的会长郑前进说,今年的产梅量太大。据估计,今年青梅产量小面积增产几倍,大面积增产超过去年的50%,是青梅最丰收的一年。
普宁市高埔镇龙堀村的村支书郑书记告诉记者,他们村青梅种植面积有1万多亩,4个自然村生产了300万斤的梅子。“今年我们村卖的均价在每市斤6、7角钱,完全是亏本的。”
圆明村由于地处山坡地,气候条件适宜,青梅的质量在揭阳一直都是数一数二,但今年梅农们却赚不了钱。“今年产量太大,加上气候原因,平地和山地的梅子同期成熟,根本请不到人上来摘。即使全家男女老少集体出动也摘不完,但如果是雇人摘梅子,每市斤人工钱都要5角、8角多的卖价,根本就是亏本。”
据郑老会长介绍,青梅必须要通过手工摘下来,如果用长棍打的话虽省时省力,但是青梅一旦掉在地里,进了泥沙碎石,价钱再低也卖不出去,加工厂根本不会收。龙堀村现在留在村里种梅的都是50、60多岁的老人。记者在一家加工厂遇到了刚把梅子运到厂里来的收梅人,他说:“一些偏远的山区,好多梅子都烂在树下了,由于采摘工价太高,路难走汽车进不去,好多农民干脆就不愿摘了。”
在陆河县,有农民70多万斤的梅子都没有去摘,任凭全部烂掉。据果农介绍,像陆河县的剑门村、福建诏安县等地,均有大量的青梅挂在树上没摘或是直接落在地里烂掉。
陈裕东说,连续几年来,农民种梅总的来说赚得少、亏得多,影响梅农们种梅、养梅的积极性,“如果今后价格一直这么低,那有可能就放弃梅业了。而梅树一旦两三年不管,就很难再结果子了。”陈裕东说,“梅子是娇贵的东西,放不得。今天刚摘的如果拉不进厂里就会烂掉。所以村民们都是赶着时间摘梅、运梅。”记者在山区走访时也看到,即使下着瓢泼大雨,路边地里仍然有不少果农在辛苦采摘,泥泞的山路两旁不时看到一袋袋装好的青梅。
无利蚀本 越做越心酸
增产、缺人、高工费困扰着大大小小的青梅加工厂。龙堀村的郑林茂做青梅加工生意已经20多年了,他把从梅农那里收购来的梅子制成半成品,出口或者卖给成品加工厂。
郑林茂说,现在他的工厂根本招不到年轻劳动力,愿意来做的都是50多岁的老人或者是一些残疾人。
郑林茂介绍说,梅子收购后要先清洗、分类,然后在窖里用盐腌2个月,再捞起来铺在空地上,用薄膜纸盖着晒两天,透过太阳的照射使它变成金黄色,然后再打开晒2、3天。晒到半干以后漂水两个小时,重新捞起来再晒个两天。接着是人工去核,去完核后,在太阳下晒半个月,才能卖给成品加工厂。
“一粒梅子要吃到消费者的嘴巴里,要经过十几道工序,而对我们这种粗加工企业来说,每一个步骤都得靠人力纯手工完成。”郑林茂说。他们找去核机找了好多年,但都发现不好用,他甚至跑到女儿读书的广东省仲恺农学院找老师来帮忙,但都达不到人工去核那么好。
高埔镇的郑镇长向记者介绍,普宁市总共80多家梅制品企业,高埔就占到60多家。今年全国的青梅总量超过15万吨,而送到普宁来加工的就要占5万吨左右。
郑前进说:“没有高埔的青梅加工企业,像后溪、陆河的梅子都要烂掉,福建诏安县、永泰县那边的工厂更少,自己完全消化不了。”
郑前进的工厂总共才能腌500吨梅子,去年的半成品40%留到了今年。不仅占用场地,资金也积压无法周转。据了解,目前高埔各加工厂库存就已超过了2万吨。东昱食品有限公司是普宁市做青梅加工的龙头企业,面对今年前所未有的增产,董事长陈彬自己花钱从台湾人手里租了一个可容纳5000吨的青梅窖池厂来救急。
据普宁水果蔬菜局局长罗之汉介绍,根据调查,普宁今年青梅种植面积有15万亩,预计总产量达5万多吨,比去年总产量3.5万吨增长40%以上,目前采收已七成多。
调查发现,今年青梅鲜果价格明显偏低,全市总体平均价每市斤约为0.65元-0.8元,使得全市梅农、基地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在销售方面,作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日本近年经济低迷,造成普宁相当部分青梅加工企业去年的产品滞销积压严重,平均库存35%左右,因而企业对鲜果的需求量相对减少。由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日元对美元贬值,而贸易生意又都是按美元结算,导致这些梅制品加工业出口成本加大,出口价格下降。自1991年开始,普宁青梅出口日本,是普宁最大宗的出口创汇农产品。
郑前进回忆说,行情最好的时候,一箱12公斤的半干湿梅可以卖到40多元美元,农民一公斤青梅鲜果可以卖15元人民币。原来普宁青梅几乎百分之百外销,90%主销日本,其余的销售到港澳台、东南亚等十多个地区,一出口就是300万箱,根本瞧不起国内市场。村民看到卖梅子能赚钱,纷纷开地种梅,这些年梅林面积慢慢扩大,但是出口销路却在逐步萎缩,国内市场又没进一步打开。“梅子酸,我们更是越做越心酸。
出口遇阻 国内如何突围
“要么转型升级,要么逐渐衰亡!如果还是按照老一套办法来做,只有死路一条。”陈彬告诉记者。
普宁青梅已有700多年的栽培历史,特别是南阳山区的高埔河一带,100多年前就以生产青梅而闻名。1995年,普宁被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青梅之乡”。但百年的梅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反倒是在日本得到了发展。陈彬说,青梅在日本得到的重视远高于中国,从皇室到民间,都对青梅十分追捧。他们的专家经常发表文章介绍青梅的保健、医疗功效,引经据典。“我仔细一听才发现他们用的都是中国古人吃梅治病的典故。”
据陈彬介绍,我省作为全国最大的产梅区,最大的梅制品加工企业却不在普宁,而是在浙江。他们从普宁拿半成品回去加工,其产品附加值和利润是普宁粗加工小企业无法比拟的。
普宁有几十家青梅加工厂,但真正能生产出进超市产品的只有东昱一家。“现在普宁的青梅产业就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普宁加工厂希望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地税部门给予加工企业更多优惠政策。
罗之汉局长告诉记者,青梅的价格关系到普宁当地30多万果农的收入。面对今年的严峻形势,市政府在4月召开全市青梅收购工作会议时,要求采取积极措施落实收购工作,积极收购本地梅果,增加收购网点,防止恶意竞争,保证农民利益。该市农信社也及时加大资金投放力度,目前已经投放贷款7000多万元帮助企业收购青梅。
罗之汉认为,普宁梅业的发展已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候。不久前,广东省农业厅厅长郑伟仪在普宁调研时也提出,普宁青梅产业必须要进一步转型升级。据了解,广东省农业厅、揭阳市正在筹划共建普宁市“一镇一品”青梅产业园区,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500亩,是集优质青梅科研、加工、展销、观光为一体的青梅产业综合性园区,它将一改以前青梅产业小、散、乱的格局,真正实现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