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蜈蚣体内水分的散失可能通过两条途径。一是气门,这是无疑的;另一途径可能是通过表皮,通过蒸发散失的水分与空气的相对湿度无直接关系。同时,蜈蚣的体温不超过临界温度时,它的皮肤是不渗水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蜈蚣的水分散失,可能只有通过气门一个途径。蜈蚣属于蜈蚣科的蜈蚣亚科,它的气门有前庭和内盏之分,在两者之间并有裂成3片的扉瓣。一般地说,其构造比石蜈蚣科的石蜈蚣属复杂,它却能较有效地阻止水分的散失。但它比昆虫的气门要原始得多,因而它不能十分有效地控制体内水分的散失。好在蜈蚣还有一种防止水分过快散失的方式:潜伏在地下与石块下的深洞中或较深的缝隙间。蜈蚣只有在温度适宜、空气湿度也适宜的时候,作为一个群体或在夜间移动到地面上来捕食,或在白天潜伏在地面的石块下、乱石堆中或树根}可栖息,但又不潜入到深处。

作为药用蜈蚣的主要品种之一的少棘蜈蚣,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的月平均气温一般都在O℃以上。所以,蜈蚣越冬也较迟,通常在11月底才进人冬眠。处于冬眠期的蜈蚣不再活动,也不进食,躯体摆成“S”形或“L”形,触角由外向内蜷曲,尾足并拢。在冬季,倘若把蜈蚣挖掘出来,它也不能马上活动。经太阳晒暖后,它才能苏醒过来,但其行动仍呆滞而缓慢。蜈蚣越冬潜伏的深度与气温、土温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天气越冷,钻入土层越深,一般钻入土层深度在15-40厘米处,最多不超过100厘米。若土温升高,蜈蚣不仅可以推迟冬眠,而且只需在土层浅处或土层表面上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