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

当清晨暖暖的阳光刚刚洒在拉萨河上,河畔的藏热村里,一组的村民达瓦早就开始忙碌起来了。一直到中午,家里饲养的8头奶牛的挤奶工作忙得他连歇歇脚、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但达瓦每天还是乐得合不拢嘴,因为家里的钱袋子就这样鼓起来了。累并快乐着是他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在服务城市的同时,更为农牧民群众增收提供了强大动力。

“发展奶牛产业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断丰富着全区的‘奶瓶子’,鼓起群众的‘钱袋子’,而且转活了群众的脑瓜子,让群众过上了好日子!”区农牧厅相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多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奶牛产业,始终把加快奶牛产业发展作为农区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切实加大黄牛改良工作的投资、人才培训、技术引进等工作力度,建立了优质奶牛良种繁育推广基地,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黄牛改良取得了良好成效,对推进奶牛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区很多地区的农户一直以来都有养奶牛的传统,但由于本地奶牛品种差、产奶量低,一直无法形成规模经营,甚至连自家制作酥油茶的奶料都要从外省购买。面对农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稳定提升草原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战略性决策,把黄牛改良作为农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力求实现以黄牛改良的大推进,促进农牧区畜牧业的大突破,带动全区畜牧业的大发展。

黄牛冻配改良是提高养牛生产水平最成熟、最有效、最经济的技术措施之一,对增加农牧民收入、提升奶牛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长期持久的系统工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区开始对西藏黄牛进行杂交改良,1979年开始实验和推广应用“冻配”技术,“十五”以来,我区先后实施了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畜禽良种补贴等扶持性政策和基础性项目,草业建设、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配套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同时我区成功推广应用了以“良种良法一起上,种草养畜相配套”的黄牛改良工作经验,完善了区县乡四级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扶持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辐射作用和带动能力的黄牛改良示范基地,为黄牛改良事业的加快推进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自治区先后召开了全区黄牛改良工作现场会,总结了我区黄牛改良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黄牛改良工作的思路和对策措施。同时,为了促进黄牛改良工作,自治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管理办法。

从2008年开始,自治区整合资金4270万元用于奶牛良种补贴;通过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累计安排建设资金1.86亿元,在27个县组织实施黄牛改良奶源基地建设,同时严格规范了黄牛改良冻精的采购管理工作,冻精供应单位必须取得农业部颁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并制定印发了《西藏自治区黄牛改良人工授精管理办法(试行)》。

从探索、起步到长足发展,通过几代人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工作,我区黄牛改良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奶牛单产水平显著提高,改良一代、二代、三代的母牛,年产奶分别达到1231公斤、1849公斤、2407公斤,分别是当地黄牛的3.5倍、5.3倍和6.9倍。同时,生鲜乳供给能力不断增强。2013年全区黄牛存档量为110万头,其中改良牛48万头;奶类总产量达到32.52万吨,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12.4%。

随着时间的推进和黄牛改良牛犊的出生,广大农牧民亲身感受到了杂交改良牛在各个方面明显优于当地黄牛。

与此同时,我区奶牛的养殖方式也在加快转变。小规模散户养殖正在向专业户发展,饲养奶牛的养殖户已达50户以上,奶牛养殖合作社、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开始涌现。

黄牛品种的改良,奶源的丰富,带来的是农牧民实实在在的增收。白朗娟姗奶牛养殖合作社扣除饲养成本,每头奶牛可实现利润5000元以上。山南地区黄牛改良涉及55个县镇360个村43064户,黄牛改良人均收入达615元。

自治区农牧厅畜牧草原水产处负责人表示,我区奶牛产业发展目前仍受饲草不足、引进纯奶牛品种高原适应性差、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等瓶颈因素制约,与内地还有相当差距。但是我区人均占有奶源量在全国排前列,群众的消费市场大,同时,我区农牧民群众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加工、贮存奶制品,不存在内地某些省市“倒奶杀牛”的情况,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现有奶源。

2013年,我区再次召开全区黄牛改良现场会,全面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牛改良工作,制订了《西藏黄牛改良工作实施方案(2013——2020年)》,计划投资57780万元,到2020年存栏优质改良母牛增加36万头,成年母牛平均单产水平提高到2吨以上,奶产量年均增加1.25吨,年均增加产值6250万元。“十三五”末全区奶类产量达到42万吨,与“十一五”末相比增长39%。

虽然我区奶牛产业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但是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辛劳和智慧中,一定会在今后得到长足的发展。

奶牛养殖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养殖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