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状态下,蛤蚧卵的孵化是靠自然温度,孵化期的长短与环境温度有密切关系,也与当年产卵期的早晚有密切关系。在7月15日前产的卵,当年能孵出幼体的,称当年孵化卵;当年7月15日以后产的卵,在当年不能孵化出幼体的,称越冬孵化卵。当年孵化卵孵化期在夏、秋两季,温度适宜,胚胎发育迅速,胚胎期92~119天,平均105.1天,其积温平均2875.65℃;越冬卵胚胎发育期进入了一年中低温期,胚胎发育迟缓,胚胎期280~315天,平均297.5天,积温平均5738.05℃,如去除冬眠期间的积温,越冬孵化卵胚胎期实际为116~134天,平均125天,平均积温2961.9℃。由此可见除去冬眠期,当年孵化卵与越冬孵化卵胚胎期和积温相近。
胚胎发育特点与影响孵化的外部因素 实验表明,蛤蚧胚胎发育进入第七天时,肉眼已能分辨出胚胎,在卵黄上有斑痕,外观深灰色,用镊子分离卵黄,可见到呈块状比较明显的胚珠,长度约4毫米;进入第十天,已能分辨出头部,两黑色眼点清楚可见;胚胎发育50天,触之能动;胚胎发育91天,卵黄基本消失或仅剩少许,胚胎发育完成,子蛤蚧在卵壳内呈蜷缩状。
一个受精卵能否正常发育,除了卵本身的内在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外界环境因素,即温度和湿度。孵化期的长短与孵化温度有直接关系,在胚胎发育的温度范围内,温度高时孵化期短;温度低时孵化期长。胚胎发育的温度为20~37℃。20℃以下胚胎发育停止,20~25℃胚胎发育缓慢,26~37℃胚胎发育快,38℃以上可造成胚胎发育死亡。胚胎发育最适宜的湿度70%~85%。实验证明蛤蚧卵孵化相对湿度50%~90%均可,相对湿度在50%以下,会使受精卵失去水分而影响胚胎发育;长期在相对湿度90%以上,会造成受精卵发霉,也影响胚胎发育。所以,在人工孵化时,湿度应控制在7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