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是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别称鳝鱼、田鳝、长鱼等,我国各地均有生产,常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质水底层,以中国长江流域、辽宁和天津产量较多,具有极高的养殖前景和养殖价值。

微流水黄鳝养殖技术分别有哪些

一,微流水黄鳝养殖技术

1,流水池的建造

养殖池可建于室内或室外,每池面积2~5m2,池深24厘米,长方形,用砖铺地,单砖直 立并排成壁,用水泥抹光。壁四周设防逃檐,池两端高出池底20厘米处分别设进、排水口, 内装适当孔径的隔逃网或栅,池底铺中砂。建造多池时可成单联型。上游需建设一蓄水池, 并安装调节水阀、打开阀门后,要求池水在各池中依次穿流自如,最后排出。

2,苗种的选择

鳝种来自人工培育的或自然采集的。体质要求健壮,规格一致,体色鲜艳,无外伤,规格每 尾25~30克,每平方米可放幼鳝100~150尾,入池前应用30~40克/升的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消毒。

3,饲养管理

(1)黄鳝的饲料可投喂蚯蚓、鲜鱼虾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2)鳝苗入池3天后进行投饵驯化,驯化期约15天。开始可傍晚投饵,然后逐渐提前到下 午14~15时或上午10时左右,每日投饵量为鳝鱼总体重的6%~7%,分早晚2次喂养。对黄鳝 的投饵也要做到“四定”。

(3)池盛夏季节最好在池内种植一些水生植物或人工搭棚遮荫。

(4)残饵、粪便等污物,使其浮起并依次排入一池中,直至最后排出养殖池。

(5)要经常巡池,观察水质、水温情况,注意猫鼠等侵害。

4,鳝病预防

黄鳝病不易发现,因此以预防为主。除放苗前对鳝种进行消毒外,养殖期间一般每15天左右 全池遍洒生石灰,用量5~10克/米?2。在发病季节,定期在鳝池中施放低浓度药液如0.1 克/m3的漂白粉或0.2克/m3的敌百虫,或0.7克/m3硫酸铜等。

二,黄鳝养殖池中蚂蟥处理方法

1,蚂蟥是环节动物门蛭纲的一些种类的俗称,也叫水蛭。许多地方在黄鳝养殖中出现大量蚂蟥寄生黄鳝体表引起黄鳝逐步死亡的现象,特别是在稻田等浅水中养黄鳝时更为严重。一般养殖密度越大,传染速度越快,死亡量也从少到多最后大量死亡。由于黄鳝是一种无鳞鱼,体表血管丰富,因而蚂蟥极易寄生。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从5--7厘米长的当年鳝苗种一直到成鳝、亲鳝都有寄生蚂蟥的可能。因而养殖黄鳝必须对蚂蟥的危害有足够的认识。切实做好蚂蟥的防治工作。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2,在选择养殖黄鳝的水域时,应事前调查了解该水域是否有蚂蟥出没,如果水域中蚂蟥很多,进水时应采取过滤处理等措施,防止引入蚂蟥。否则,不宜作黄鳝养殖场地。

3,对养鳝水体,尤其是稻田养鳝水体,下鳝种前应进行彻底清整消毒。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左右,并翻动表泥后加水深10厘米浸泡10 天左右,有条件的可测定水体pH值,使池水pH值维持在9达3天以上。

4,黄鳝下池前仔细检查,如有蚂蟥寄生应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有多种,可以用2%浓度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使水蛭完全从鳝体脱落,但病鳝易死亡;也可使用硫酸铜,用量为10毫克/升,浸洗黄鳝5--10分钟,能使水蛭脱落致死,但要合理使用,方法得当,否则易出现死鳝现象。另外,可用蛭敏2000浸泡处理,一般使用浓度为每吨水用药5毫升(约5克),浸泡6--7小时蚂蟥可全部脱落,每吨水用药10毫升则一般浸泡1--2小时蚂蟥即可全部脱落。据笔者实践,以蛭敏2000使用最为安全,效果极佳,但缺点是浸泡时间较长,药价较高。

5,在黄鳝养殖过程中如出现蚂蟥寄生,最好的方法是用蛭敏2000,每吨水用药5毫升全池遍洒。其次是先将黄鳝捕起采用浸泡处理方法处理黄鳝体表的蚂蟥,然后养殖池用硫酸铜10 毫克/升全池遍洒消毒,杀灭池中残存的蚂蟥,再就是做半牺牲性处理,直接向池中遍洒高浓度的硫酸铜,用这种方法池中应有较深洞穴或水草可供黄鳝伸出水面或躲藏。这种方法会将部分黄鳝杀死,应权衡使用,并及时换水。

6,对于初次养鳝或技术欠佳者,不宜盲目追求高密度,如稻田养鳝每667平方米产量应控制在400公斤以下,这样可降低黄鳝之间的相互感染。为慎重起见,在给黄鳝使用新药时,用药前应做少量预备用药尝试。以防同名药及假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黄鳝养殖的市场前景

黄鳝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美味佳肴和滋补保健食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据调查,目前国内市场年需求量近300万吨,日本、韩国每年需进口20万吨,港澳地区的需求也呈增长趋势。同时,由于鳝鱼 体内富含DHA、EPA 和其它药用成分,因而在深加工和保健品开发上具有极大的发展 潜力。目前供应黄鳝市场的主要货源来自野生捕捞和一定数量的野生鳝反季节囤养。

野生鳝的资源国内除四川、湖南、湖北还有一定数量分布外,其他地区已被大量破坏了,预计4-5年后将逐步消亡。需求的增长和资源的减少使黄鳝的市场供应日趋紧张,价格稳步提高。目前,日本市场黄鳝的价格比鳗鱼还高。在冬季,沪、宁、杭一带日供需缺口达100吨以上,规格在100克以上的黄鳝批发价为每公斤60~70元,50克以上的40~50元,50克以下的20~30元。诸多因素表明,人工养殖黄鳝具有广阔的利润空间。

四,黄鳝养殖的发展态势

1、种苗生产实现批量化。尽管当前黄鳝种苗生产不尽人意,但已引起有关领导部门和科研单位的高度重视,据最新信息,长江中下游诸多省份已将黄鳝的种苗生产列为重点工作内容和攻克方向,如湖北省科技厅于2000年秋就黄鳝种苗与饲料攻关问题在全省范围内实行项目招标。据专家预测,黄鳝种苗的批量生产问题在近期至少会得到一定范围的解决。

2、投资黄鳝经营的主体多元化。现代化大生产离不开大中型企业、财团的支持,黄鳝生产也是如此。黄鳝养殖的较好效益已开始受到商家的注意,并且已有一些商家开始投资此产业。相信近年会有更好的企业、财团、商家涉足黄鳝产业,终将解决目前投资不足问题,实现投资多元化。

3、生产形式实现规模集约化。目前,工厂化集约化养鳝已形成较好的雏形,随着社会投资力量的参与和投资多元化的实现,零星的小生产形式将会由批量、规模生产的工厂化、集约化生产所代替。目前,四川简阳市专营黄鳝产业的大众养殖公司和安徽淮南的皖龙鳝业有限公司的一些工作就相当有成效。

4、科研、生产、加工实现一体化。实现科研、生产、加工一体化是现代商品生产的必然趋势,将科技成果、技术专利直接与生产加工相结合,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是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这方面工作刚刚开始,不久的将来可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

5、流通、营销实现国际贸易化。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步伐的加速,客观上要求黄鳝参与国际贸易化经营,事实上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我国的黄鳝出口贸易由国家外贸部门统一组织经营,而80年代末期开始,外贸部门已放开珍珠、黄鳝等品种的统一出口经营权,目前的出口是“各自为阵”、“零打碎敲”。随着商家、财团对黄鳝产业的参与,流通、营销实现国际贸易化指日可待。这也将促进我国的黄鳝养殖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五,黄鳝养殖的发展途径

1、加大黄鳝科研的投入,努力增加科技贮备。科研的投入包括科研资金的投入和科研力量的投入,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黄鳝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黄鳝生产的最佳环境的研究,还有种苗繁育与批量生产等方面的研究。

2、倡导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如前所述,随着生产的发展,黄鳝的疾病出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解决此问题单纯靠投药防治不是最好办法,应倡导健康养鳝和生态养鳝等养殖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鳝体药物残存程度,这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有利于出口换汇。

3、运用法律法规保护天然黄鳝资源。一是要严格控制捕捉量和上市规格;二是确定繁殖保护期,在黄鳝繁苗期内禁捕黄鳝。在新世纪初,国家对《渔业法》进行了适当的修改,要依法保护黄鳝资源。当然,保护天然黄鳝资源一个重要方面还是要加速黄鳝人工繁苗的研究进展,只有人工种苗达到批量供给,才能更好地减少对天然黄鳝种苗的滥捕。

4、开展工厂化养殖,提高集约化程度。学习国外的先进养鳝经验,大力开展工厂化养殖是今后养鳝的方向之一。黄鳝特殊的习性,尤其是适应浅水生活的习性,较适合工厂化立体养殖,更适合于人工调温、控温条件下的集约化养殖。这方面需要解决的内容很多,如环境中的水质、水温、溶氧等,还有全价人工配合饲料的开发等。

5、加强深加工产品研究,增加出口换汇能力。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步伐加快,拓宽国际市场黄鳝产品的销售量显得非常重要。目前我国的出口产品仍以活黄鳝为主,以后要研究黄鳝的保健食品、快餐食品等多方面内容。此外,加强产品的商标注册也迫在眉睫。

总之,我国黄鳝产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也需要科研人员的加倍努力而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还必须走集约化、商品化、国际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黄鳝产业进入快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时代,为我国的水产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