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和大连湾牡蛎的贝壳。别名蛎蛤、牡蛤、蚝、蚝、古贲等,分布于我国沿海各地,以南海种类最多。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大多已人工养殖。

  一、经济价值

  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传统出口海产晶。它的肉既是药材,又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品,素有“海中牛奶”之美誉,畅销东南亚。它的贝壳既是常用中药材,又是家禽家畜的饲料添加剂和石灰工业的原料。

  牡蛎性微寒、味咸涩,具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功效,主治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咳、症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等症。牡蛎肉性平味甘咸,有滋阴补血之功效,主治烦热失眠、心神不安、丹毒等症。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

  1.近江牡蛎

  贝壳大型,坚厚。体形多变化,有圆形、卵圆形、三角形和长条形。右壳较左壳小,略扁平,表面环生薄而平直的黄褐或暗紫鳞片。鳞片干,层数少,无放射肋,但壳表面常有突起,凹凸不平。左壳较大而厚,背部为附着面,形状不规则。贝壳内面白或灰,铰合部不具小齿。韧带紫黑,韧带槽短而宽,闭壳肌痕甚大,为卵圆形或肾脏形,位于壳中部背侧。

  2。长牡蛎

  贝壳大型,坚厚,呈长条形,背腹几乎平行,一般壳长是壳高的3倍。左壳附着,右壳较平如盖,鳞片环生,呈波纹状,排列稀疏,层次甚少。壳面淡紫、灰白或黄褐,壳内面瓷白。闭壳肌棕黄,位于壳的后部背侧。左壳凹下,鳞片较右壳粗大。肉质部软,鳃直条状,不弯至背后角(图4)。

  3,大连湾牡蛎

  贝壳大型,中等厚,前后延长,壳顶至后部渐扩张呈三角状。左壳附着,表鳞片起伏成水波状,放射肋不明显。壳面淡黄,壳内面白。闭壳肌白或紫,位于背后部。肉质部延长形,鳃自前方延伸至后方中部,弯曲度小(图4)。

  (二)生活习性

  牡蛎终生营固着生活,不能脱离固形物而自行移动。它的一生仅有开壳和闭壳运动。贝壳运动时,只限于右壳作上下运动。牡蛎就是通过贝壳运动进行呼吸、摄食、生殖、排泄和渡过不良环境。

  不同种类的牡蛎对外界环境,尤其是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其中近江牡蛎、褶牡蛎对温度、盐度适应能力强,在我国南北方沿海均能生长,分布较广;而大连湾牡蛎、密鳞牡蛎等因对温度、盐度适应能力较弱,分布区域较狭窄,如大连湾牡蛎只适于生活在盐度较高的浅海区,产于我国北方沿海。我国养殖的这几种牡蛎均属于温性,在4—3012的范围内都能生活。

  不同种类的牡蛎对盐度有不同的适应能力。海区盐度的变化状况是选择养殖场地不可忽视的条件。总的说宋,近江牡蛎和长牡蛎属于低盐度种类,主要分布在盐度为10%o一30%o的河口和内湾。大连湾牡蛎一般生活在低潮线以下。

  牡蛎是滤食性贝类,对食物种类没有选择性,仅对食物的大小进行机械性选择,主要吞食单细胞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一般水温在10C以上到2513以下,摄食旺盛;在繁殖期,摄食强度减弱。

  (三)繁殖

  牡蛎有雌雄同体和雌雄异体两种性现象,它们之间还经常发生性别转换。同一个牡蛎个体在不同年份或季节,其性别可以不同。牡蛎胃的周围是生殖腺的主要分布区,其生殖腺随着内脏团的生长丰满程度而分为形成期、生长期、成熟期、放散前期4个发育阶段。蛎苗附着后生长一年便可达到性成熟。

  牡蛎的雌雄生殖腺均为乳白,外表很难分辨。用显微镜检查,成熟的卵子呈圆环形,未成熟的卵子呈犁形或多角形;精子分头尾两部分,头部圆球形,尾部较长。其繁殖方式有卵生型和幼生型两种。卵生型的繁殖方式是:亲贝把成熟的精、卵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孵化、发育。经过一段时间的浮游生活后,即固着在固形物上,大多数牡蛎属于这种繁殖方式。

  幼生型的繁殖方式是:亲贝把成熟的精子和卵排到鳃腔中,并在鳃腔中受精、孵化,发育成面盘幼虫后,离开母体。卵生型产量大,1只母贝可产卵百万到数千万个;幼生型产卵量少,1只母贝仅产卵数十万到数百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