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虎的经济价值与养殖前景
艾虎又称艾鼬、地狗等,是一种比较珍贵的毛皮兽。其毛皮绒丰厚,色调美观,皮板轻便而柔软,是制作翻毛大衣、披肩、毛皮外套的重要原料。欧洲艾虎的人工饲养已有近60年的历史,除以皮张为主要用途外,还用做实验动物来养殖。我国从1979年开始引进并试养欧洲艾虎。由于艾虎同水貂相比,较耐粗饲、繁殖力高,故具有广阔的饲养前景。
随着多种色型(如黑色、棕褐色、棕黄色)等的出现以及经济价值的提高,使得养殖艾虎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二)生物学特性及艾虎养殖技术
1.分类与分布
艾虎属哺乳纲、食肉目、鼬科、鼬属的珍贵毛皮动物。世界上以英国、荷兰等国家饲养较多,艾虎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山西、甘肃、四川、内蒙和西北等地。
2.形态特征
艾虎(图6—24)体长21.5~46cm,尾长11~20cm,比鼬属的其他种大些,吻部钝,颈短粗,足短、尾长。被毛长度不同,前肢间毛短,背中部毛最长,约4.5~5cm,尾长稍蓬松。摭行性,脚长被毛,掌垫发达,前足4趾,呈瓣状,腕垫2枚,均呈肉褐色。爪粗壮而锐利,褐白色。体背面为棕黄色或沙黄色,腰、后背及臀部具较多的黑尖毛,故背毛为黑褐色。体侧淡棕色,底绒沙黄色。鼻周和下颌白色。鼻中部、眼周及眼间棕黑色。脸和额部呈棕灰色,耳缘近似白色,喉部、腹、四肢及尾部末端1/3为黑色或棕黑色,冬毛呈灰色,头部和颈背多近于白色。近几年,又培育了浅咖啡色、柠檬咖啡色及白色型等多种毛色的彩色艾虎。笼养条件下,标准色公艾虎体重1.9—2。2kg,体长38—45cm,尾长12—16cm。母艾虎体重0.9一1.2kg,体长32—35cm,尾长11—13cm。
3.生态特征
艾虎栖息于我国北部和西部的开阔山地、草原、森林、灌木丛及村庄附近。海拔一般在3200m以下。营独栖生活,在有鼠类、旱獭的地方最常见,有时在小树林里也能遇见。
4.食性
艾虎喜欢捕食鼠类、旱獭、鸟类等,同时也捕食鸟卵、小鱼和蛙类。其次还吃一些浆果、坚果等。人工养殖时,可食用各种畜禽肉及副产品、乳蛋类、鱼类以及谷物类,还可采食骨粉、蚕蛹等,对于一些植物性饲料也可利用。
5.行为习性
(1)夜行性:艾虎的活动多在夜晚进行,有时也在白天或晨昏活动。
(2)穴居性:艾虎洞穴有自己挖的,也有把鼠类吃掉后侵占的。穴窝简单,铺垫杂草及兽毛。
6.艾虎繁育技术
(1)生殖特点
艾虎的繁殖能力较强,一年可繁殖两胎。一胎产仔4一19只。艾虎出生后10—11个月龄性成熟。一般在3月份以后即有发情表现。4月上旬开始配种,4月下旬为配种旺期。如果艾虎未配上,从4月至8月下旬均可配种。9月份到翌年2月份为休情期。妊娠期为41—43天。
(2)繁殖技术
1)发情鉴定
根据艾虎的发情表现及生殖器变化来进行发情鉴定。雄艾虎发情时表现为食欲下降、行动不安、性情温驯,愿意接近雌艾虎,睾丸下垂,并明显增大。雌艾虎发情表现为求偶迫切,外阴肿胀外翻、充血、湿润有黏液,发情期可持续7—10天。
2)配种日期的确定
每只母艾虎,一年可配种2次,产2胎。第一次配种日期较为集中,第二次配种日期依个体不同有较大差异。第一次配种,集中在4月初至5月初进行,受胎率可达97%一98%。第二次配种,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参加第二次配种的母兽包括:第一次未配的母兽;第一次配种后空怀的母兽;第一次配种受孕但产仔少、仔艾虎早期死亡,或患乳房炎而将仔艾虎全部代养出去的母兽。
3)配种方法
一公一母配种法:根据母艾虎外阴变化情况,每天将处于发情旺期的母艾虎抓到公艾虎笼中进行配种,采取连续复配或隔日连续复配的方式交配3—4次。一公多母配种法:按照配种计划,将同一晶系、同一色型、且年龄相似的3—4只母艾虎编为一组,合养于同一个笼内,然后将无血缘关系的公艾虎放到母艾虎笼中,让其在笼中自由交配,3天后将各组公艾虎抓出,分别放人另一组母艾虎笼中。每组母艾虎先后放入3—4只公艾虎依次交配。
4)妊娠与产仔
艾虎的妊娠期平均为42天。母艾虎由于交配时间不集中,故产仔日期也不尽相同。4月初至5月上旬受配的,多在5月中旬至6月份产仔;5月下旬至6月份受胎的,多在7月份产仔。7月初配种的在8月份产仔。第一批产仔的母兽,胎乎均产仔最多,达8.5—9.0只,第二批产仔较多,达6.5只。艾虎仔兽初生时体表无毛、无齿、闭眼,平均体重9.8g,仔兽到20日龄时可爬出窝箱吃饲料,28—33日龄睁眼,35—40日龄即可断奶分窝。
艾虎又称艾鼬、地狗等,是一种比较珍贵的毛皮兽。其毛皮绒丰厚,色调美观,皮板轻便而柔软,是制作翻毛大衣、披肩、毛皮外套的重要原料。欧洲艾虎的人工饲养已有近60年的历史,除以皮张为主要用途外,还用做实验动物来养殖。我国从1979年开始引进并试养欧洲艾虎。由于艾虎同水貂相比,较耐粗饲、繁殖力高,故具有广阔的饲养前景。
随着多种色型(如黑色、棕褐色、棕黄色)等的出现以及经济价值的提高,使得养殖艾虎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二)生物学特性及艾虎养殖技术
1.分类与分布
艾虎属哺乳纲、食肉目、鼬科、鼬属的珍贵毛皮动物。世界上以英国、荷兰等国家饲养较多,艾虎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山西、甘肃、四川、内蒙和西北等地。
2.形态特征
艾虎(图6—24)体长21.5~46cm,尾长11~20cm,比鼬属的其他种大些,吻部钝,颈短粗,足短、尾长。被毛长度不同,前肢间毛短,背中部毛最长,约4.5~5cm,尾长稍蓬松。摭行性,脚长被毛,掌垫发达,前足4趾,呈瓣状,腕垫2枚,均呈肉褐色。爪粗壮而锐利,褐白色。体背面为棕黄色或沙黄色,腰、后背及臀部具较多的黑尖毛,故背毛为黑褐色。体侧淡棕色,底绒沙黄色。鼻周和下颌白色。鼻中部、眼周及眼间棕黑色。脸和额部呈棕灰色,耳缘近似白色,喉部、腹、四肢及尾部末端1/3为黑色或棕黑色,冬毛呈灰色,头部和颈背多近于白色。近几年,又培育了浅咖啡色、柠檬咖啡色及白色型等多种毛色的彩色艾虎。笼养条件下,标准色公艾虎体重1.9—2。2kg,体长38—45cm,尾长12—16cm。母艾虎体重0.9一1.2kg,体长32—35cm,尾长11—13cm。
3.生态特征
艾虎栖息于我国北部和西部的开阔山地、草原、森林、灌木丛及村庄附近。海拔一般在3200m以下。营独栖生活,在有鼠类、旱獭的地方最常见,有时在小树林里也能遇见。
4.食性
艾虎喜欢捕食鼠类、旱獭、鸟类等,同时也捕食鸟卵、小鱼和蛙类。其次还吃一些浆果、坚果等。人工养殖时,可食用各种畜禽肉及副产品、乳蛋类、鱼类以及谷物类,还可采食骨粉、蚕蛹等,对于一些植物性饲料也可利用。
5.行为习性
(1)夜行性:艾虎的活动多在夜晚进行,有时也在白天或晨昏活动。
(2)穴居性:艾虎洞穴有自己挖的,也有把鼠类吃掉后侵占的。穴窝简单,铺垫杂草及兽毛。
6.艾虎繁育技术
(1)生殖特点
艾虎的繁殖能力较强,一年可繁殖两胎。一胎产仔4一19只。艾虎出生后10—11个月龄性成熟。一般在3月份以后即有发情表现。4月上旬开始配种,4月下旬为配种旺期。如果艾虎未配上,从4月至8月下旬均可配种。9月份到翌年2月份为休情期。妊娠期为41—43天。
(2)繁殖技术
1)发情鉴定
根据艾虎的发情表现及生殖器变化来进行发情鉴定。雄艾虎发情时表现为食欲下降、行动不安、性情温驯,愿意接近雌艾虎,睾丸下垂,并明显增大。雌艾虎发情表现为求偶迫切,外阴肿胀外翻、充血、湿润有黏液,发情期可持续7—10天。
2)配种日期的确定
每只母艾虎,一年可配种2次,产2胎。第一次配种日期较为集中,第二次配种日期依个体不同有较大差异。第一次配种,集中在4月初至5月初进行,受胎率可达97%一98%。第二次配种,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参加第二次配种的母兽包括:第一次未配的母兽;第一次配种后空怀的母兽;第一次配种受孕但产仔少、仔艾虎早期死亡,或患乳房炎而将仔艾虎全部代养出去的母兽。
3)配种方法
一公一母配种法:根据母艾虎外阴变化情况,每天将处于发情旺期的母艾虎抓到公艾虎笼中进行配种,采取连续复配或隔日连续复配的方式交配3—4次。一公多母配种法:按照配种计划,将同一晶系、同一色型、且年龄相似的3—4只母艾虎编为一组,合养于同一个笼内,然后将无血缘关系的公艾虎放到母艾虎笼中,让其在笼中自由交配,3天后将各组公艾虎抓出,分别放人另一组母艾虎笼中。每组母艾虎先后放入3—4只公艾虎依次交配。
4)妊娠与产仔
艾虎的妊娠期平均为42天。母艾虎由于交配时间不集中,故产仔日期也不尽相同。4月初至5月上旬受配的,多在5月中旬至6月份产仔;5月下旬至6月份受胎的,多在7月份产仔。7月初配种的在8月份产仔。第一批产仔的母兽,胎乎均产仔最多,达8.5—9.0只,第二批产仔较多,达6.5只。艾虎仔兽初生时体表无毛、无齿、闭眼,平均体重9.8g,仔兽到20日龄时可爬出窝箱吃饲料,28—33日龄睁眼,35—40日龄即可断奶分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