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变放养模式
在确定养鱼的混养结构时,应选择以放养草鱼、鳊、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为主的放养模式。其草食性鱼类放养量可占到鱼种总重量的50%以上,并混养35%左右的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和15%左右的鲤、鲫等杂食性鱼类。这样就可以用青饲料直接喂养草食性鱼类,它们摄食的残饵、植物碎屑和腐植质等,又可为杂食性鱼类提供饵料,这些鱼类的粪便肥水和繁殖浮游生物,又为滤食性鱼类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这种放养模式起到了生物间的互补作用,保持了鱼池生态良性循环,有利于降本、增产、高效。
鱼病:食盐巧治七种鱼病
二、解决饲料来源
1、利用劳力割青草、捞水草喂鱼。各种陆生青草、水草,如稻、麦和经济作物田中的杂草,以及轮叶黑藻、苦草、浮萍等水草都是鱼类的优质青饲料,可利用富余劳动力进行采集。
2、合理利用“三水”。水花生、水葫芦和水浮莲,虽然鱼类不喜直接食用,但营养价值较高,可采集或利用浅水沟塘进行种植,将其打浆发酵后喂鱼。
3、种草养鱼。利用饲料地、鱼池坡埂及什边隙地,种植高产优质的青绿饲料,春季供应的种植品种有黑麦草、冬牧70、苦荬菜等,夏季有苏丹草、杂交狼尾草、白三叶草、串叶松香草、俄罗斯菜等。
三、加强鱼病预防
草食性鱼类尤其是草鱼,生长速度快,肉质好,但最大的弱点是容易生病。因此在主养草鱼的条件下,要努力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控制疫病流行。特别是在6~9月份的鱼病易发期间,一定要贯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草鱼主要病害有中华鳋病、锚头鳋病、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等,应按鱼病防治程序进行预防和治疗,严格控制鱼病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养殖鱼类安全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