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黄粉虫的生物学特性
1、卵:乳白色、椭圆形、有米粒大小,卵的外面是卵壳起保护作用,里面是卵黄,黄粉虫的卵在25℃-30℃时经5-7天即孵化出幼虫。
2、幼虫:刚孵出的幼虫很小,长约3毫米,乳白色,2天后开始进食。如果温度在25℃-30℃饲料含水量在13%-18%,大约8天蜕去第一次皮,变为二龄幼虫,体长增至5毫米。以后大约在35天内又经过6次蜕皮,最后成为8龄老熟幼虫,这时幼虫呈黄色,体长增至25毫米。幼虫在蜕皮过程中,每蜕皮一次体长明显增大,在适宜的温度25℃-28℃,空气湿度50%-90%时,8龄幼虫约10天即变成蛹。
3、蛹:刚变成的蛹为乳白色,以后逐渐变黄、变硬,长约16毫米,头大尾小,两边有棱角,蛹常浮在饲料的表面,即使把它放在饲料底下,不久会爬上来,蛹约7天后变成蛾。
4、蛾:刚羽化的蛾子为乳白色,头部金黄色,身体幼嫩,不太活跃,也不进食,以后逐渐变黄,约3-5天变黑色,开始觅食、交配、产卵,黄粉虫以卵产出到性成熟总共约70天。蛾子的雌雄比例1:1,一生交配多次,交配时雄虫在雌虫背上进行交配,交配后的雌虫每天产卵约15-20粒,产卵盛期长达2个月,以后逐渐减少,应该汰,以免占用产卵箱。死掉的成虫应及时清除,以免污染环境。
参考阅读:黄粉虫种虫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