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美,巴城蟹肥。阳澄湖畔吃大闸蟹名气最大的地方,当属巴城。风光旖旎的巴城,被阳澄湖、巴城湖、鳗鲤湖、傀儡湖、雉城湖所环抱。放眼五湖,水天一色,湖畔果园良田阡陌、粉墙黛瓦村庄、小桥流水人家,更是一派水乡风情。

  稻田养河蟹是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业,又是一种集约经营的方式,它可使水稻少施1次肥料,又可拉加稻谷产量,使蟹、稻获得双丰收。稻田养河蟹具有投资少、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一般投放蟹苗,饲养16~17个月,亩产成蟹可达50~80千克。如果投放幼蟹养1年,亩产成蟹可达50~70千克,亩产值达万元以上。

  据研究,连续3年养蟹的稻田,耕层0~15厘米的土壤有机质提高1倍左右。可见,稻、蟹共生的结构模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城市、郊区发展稻田河蟹养殖,对于服务“菜蓝子”工程和农村脱贫致富,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稻田养蟹准备

  养蟹的稻田,应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保水性好的单季稻田,前茬作物一经收割离田,要及时搞好规划和整修。

  (1)开沟作畦:根据稻、蟹共生的需要,在稻田四周离田埂1.5~2米外开挖一条围沟,围沟中间每隔2.5米挖畦沟与围沟通连,沟宽0.5米,深0.6米。畦面供种稻,沟内供养蟹。

  (2)人造蟹洞:为避免河蟹掘穴造成水沟淤塞,在水沟沟坡离畦面25厘米处,每间隔40厘米左右,用直径12~15厘米的扁圆形棍棒,戳成与畦面成15度斜角,深20~30厘米的洞穴,供河蟹隐蔽穴居。为防止河蟹相互格斗致残,两坡间的洞穴以交错设置为宜。

  (3)清田消毒:田块整修结束后,每亩用生石灰30~35千克,化水后,全田泼洒,以杀灭敌害,预防病菌蔓延。

  (4)田块的选择:养蟹稻田要求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田四周筑宽1.3~1.5米、高0.8米的田埂并夯实,田埂上围起高 0.75~0.80米的钙塑板,或其它光滑的材料均可,用毛竹固定,稻田内开沟,使稻田成田字型的小块,沟宽0.8~1.2米、深0.6米,沟内种植水葫芦、浮萍等,每小块田设1~2个食台。

  (5)防逃设施:河蟹善逃,因此必须筑好防逃设施。具体方法是:沿田岸挖深沟,用砖砌或安装薄水泥板平田岸。根据田块大小,在田里挖“井”字型或“十”字型的蟹沟。蟹沟一般宽50厘米,深80厘米,同时也可挖几个1.5~2米见方,深80厘米的蟹溜。防逃措施是稻田养蟹成败的关键,也是资金投放的重点。因此,防逃材料既要牢固耐用,又要求施工严格。通常四周田埂要用水泥板或砖块砌成两面光滑的防逃墙,墙高0.5米,墙基下埋0.2米左右,墙体三面脱空,没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在田岸上每隔2米打一根小木桩,将油毛毡竖着铺开,用铅丝或木条将油毛毡固定在木桩上。还有一种做法是在稻田四周砌一条高1米以上,内面光滑的围墙,基部进水口4个,离水面60厘米以上处,用1条15厘米宽的硬塑料薄板,弯成弓形插入即可。此法具有成体低、防逃性好的特点。进、出水口要用铁丝网围拦,做到内可防蟹逃之患,外可防敌害进田。

  二、稻田养蟹中水稻的管理

  稻田养蟹,对水稻应选择抗病虫害、抗倒伏的品种。采取少耕直播或常规移栽均可。管理措施着重协调稻、蟹共生的矛盾。

  (1)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以减少对河蟹的毒害,另一方面有些有机肥还可作河蟹的饲料。在施足基肥情况下,通常以饼粕作追肥为佳,尽可能减少追肥次数,尤其要减少化肥的追施次数和数量。确需用化肥作追肥时,宜用尿素,每次亩用量控制在7.5~10千克。最好不施过磷酸钙和碳酸氢铵,因这二种化肥对蟹种有影响,应慎重使用。

  (2)水质管理:养蟹的稻田,需经常保持畦面有3~5厘米深的水,不任意改变水位或脱水烤田,确需烤田时,只能将水位降至畦面无水层止,分次进行轻烤田,防止水体过小而影响河蟹的正常蜕皮生长。

  (3)病虫害防治:河蟹尤其是蟹苗对农药比较敏感,所以凡养蟹的稻田,在选用抗病虫害水稻品种的前提下,应尽量避免使用农药,也要注意不可让周围农田的药剂水流入。如必须使用农药时,应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可采用三种办法施药:

  一是选用乐果、杀虫脒、叶蝉散、稻瘟净、井岗霉素等对河蟹毒性低的农药;

  二是准确掌握水稻病虫发生时间及其规律,对症下药,或选择几种农药混合喷施,进行兼治,扩大防治对象,以减少用药次数;

  三是用药方法要喷施,施药时应先灌水,改药液泼洒为喷雾,改高容量粗喷雾为低容量细喷雾或弥雾。尽量减少农药散落地表水面,施药后结合换水,进行1次套灌,确保田间水体清新,避免农药污染造成蟹死亡。另外采取隔日喷施。用药后要加强观察,发现河蟹有回避反应(出洞乱爬),应及时换水。

  三、稻田养蟹中河蟹的饲养管理

  (1)种植水草:水稻播种或定植后,水沟水面要及时种植细绿萍、水葫芦、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供河蟹作青饵料,也可供河蟹活动和栖息的场所。

  (2)蟹种放养:6月上旬,向田中进水30厘米深,插秧1~2天后,将规格为每千克100~200只,体质健壮、肢体完整的蟹种放入田中,放养量每亩 2000~2400只。放养时要均匀,防止局部蟹种过密而互相格斗致残,影响成活率。

  (3)投喂饵料:河蟹以蚯蚓、螺蚬、低值贝类、小鱼、虾等饵料为主,搭配畜禽饲用的高质量混合饵料,或玉米、小麦、南瓜丝、谷类等植物性饵料。每天投饵量为河蟹总个体重的5%~8%,并视田间剩饵的多少再确定翌日的投饵数量和品种。投饵定时在下午傍晚为好,定位于水沟岸边上,或投喂在预设的食台上。河蟹每增重0.5千克,需精饵料1千克。

  (4)水质调节:养蟹稻田每3~5天换1次水,盛夏高温期每天换1次水,换水放在每天上午10时左右,每次换水量为田间规定水体的1/3~1/2。水位要保持离水稻畦面15厘米。换水时水温温差不能大于3℃,还要防止急水冲灌进田,影响河蟹生长。

  (5)消毒补钙:河蟹养殖期内,每月亩用生石灰10~15千克,化成液体泼洒1次,以杀灭病菌和驱除敌害,并经常补充河蟹需要的钙质营养。

  (6)五查五定:养殖期间要坚持每天巡塘检查1~2次。查有无剩饵,定当天投饵品种和数量;查水质水体,定换水时间和换水量;查防逃设施是否牢靠,定维修加固措施;查有无敌害,定防范办法;查有无病蟹和死蟹,定防治挽救措施。

  四、稻田养蟹与水稻收割后的管理

  水稻在10月下旬或11月收割离田后,为延长河蟹养殖期,通常水沟内仍保持九成满的水位,以满足河蟹对水体条件的要求。适量投饲,做好防逃,按市场需要起捕,捕蟹通常在夜间,先放干沟内水,等多数河蟹爬出洞穴,借灯光捕捉,捕后再放水,如此反复捕捉3个夜晚,大部分可捕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