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养殖业的前景


  鹧鸪养殖业是特禽业中一个新兴的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美国是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人工驯化成功的,至今不过70多年的历史。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至今不到20年的历史。最初在广东等沿海地区发展,现在杭州、北京、上海、河北、河南等地先后建立了繁育场。同国外同行比较,我国鹧鸪业及其生产经营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个优势是市场 我们拥有鹧鸪市场,或者说鹧鸪市场离我们最近,鹧鸪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华人及华裔,从地理分布看主要还在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东南亚,以及欧美各国,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受中国饮食文化影响的东南亚及其他国家的华裔,也是鹧鸪消费的潜在市场。

  鹧鸪产品是一个高蛋白食品,属于滋补和营养保健系列食品,鹧鸪肉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30.1%左右,高于乌骨鸡肉(22%)、驴肉和兔肉(21%)、鸡肉和牛羊肉(20%)、鸽肉(19%)、鹌鹑肉(18%)、鸭肉和猪肉(15%)等,对我国老百姓有吸引力,对注重营养消费的西方人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鹧鸪的生产成本很低,能够被老百姓接受,成为大众食品。我们粗算过一笔账,鹧鸪从出壳到90日龄形成商品,平均活重在500g~600g,耗料1780g左右,配合饲料按每千克1.50元计算,加上人工及其它费用,生产成本不到6元,这种价格,老百姓能消费得起,综上所述,鹧鸪的市场空间非常大,而这个市场空间主体在我国。

  我国目前大约饲养鹧鸪在3200万只左右。其中,南方特别是广东一带大约有2000万只,已进入大众消费市场,鹧鸪苗的价格每只在3.50元左右,商品鹧鸪的价格每只在9元~11元之间;北方特别是河北一带大约有800万只,还处于繁育推广阶段,没有真正形成商品,鹧鸪苗的价格买到4元左右,每枚鹧鸪种蛋的价格买到2元,其他地方大约还400万只左右,北京饭店的人参鹧鸪煲,每套68元,用料不到一只鹧鸪的用量,属于高档滋补系列。虽然目前还没有进入平常百姓家庭,但鹧鸪已摆上大型超市的柜台,美国和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市场目前也处于热销阶段,鹧鸪市场前景看好。

  第二个优势是资源 主要包括饲料资源和人力资源。饲料资源主要是玉米和豆饼。我国的粮食已相对过剩,玉米价格不会有大的变动。国外玉米进口后价格可能还会有所下降。根据中美双边协定,到2004年,我国小麦、玉米和大米三大粮食的进口配额为2180万吨,接近于我国进口历史的最高年份的水平。其中,玉米的配额增加到720万吨。据估计,到2004年我国粮食需求量在5.4亿吨的水平,进口配额占总需求的4%左右,大豆产量最高年份为1994年达1600万吨,当年进口5万吨、出口83万吨,净出口78万吨,后来,国内价格高出国际价格60%左右,我国减少了种植。目前年产量在1500万吨左右,净进口达到260多万吨,上述两种资源,国内的价格均高于国际价格,开放市场后,有利于进口,对鹧鸪业将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再有我国人力资源非常丰富,劳动力低廉,我国农村养殖场饲养员的工资水平一般在300元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饲养员的工资水平达到1500美元以上。这是国内养殖场非常有竞争力的地方。

  第三个优势是技术 我们拥有非常好的鹧鸪品种以及饲养管理这些品种的人才。鹧鸪原产地就在我国的云南、贵州南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浙江、安徽等东南省区,在国外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及中南亚半岛。在生产技术水平上,和国外集约化生产比较,我们在适度规模饲养上有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