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设计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的七个关键点


  1.养殖池

  对虾池塘的适宜面积为5~7亩,圆形或方形切角。如果为长方形,长宽比不应大于3∶2。池深2.5~3米,养殖期可保持水深2米以上。池底平整,向排水口略倾斜,比降0.2%,做到池底积水可自流排干,以利晒池和清洁处理池底。养殖池底及池壁不渗漏水,如有渗漏必须加防渗漏材料,可用塑胶膜铺设池底和池壁。为防止池坝坍塌,土质含沙量较多时应护坡。排水设施可用排水闸,或使用管道。排水闸闸底高程要低于池内最低处20厘米以上,以利排水。排水闸上部设活动闸板,以备暴雨时排表层淡水。圆形虾池也可在池中心建排水设施。养殖池进水通常采用管道或渠从池坝上进水,紧贴池壁修导流槽,以免冲刷堤坝。养殖池进水口处设两道闸槽,一道用以设滤水网,另一道设挡水板。

  2.蓄水池

  建蓄水池的目的是为了存储养殖用水,经沉淀、净化、降低病原微生物及病原体数量,改善水质的物理、化学、生物因子参数,使其达到南美白对虾池用水标准。当水源水质经常发生变化,例如水源水质较差,水源水供应较为困难,需要调配盐度,或采用循环用水,蓄水池更是必需设施。通常蓄水池水容量为总养殖水体的1/3。为处理水方便,3~5个养殖池可配备一个蓄水池。蓄水池尽量使用纳潮方式进水,以节约能源。蓄水池应有提水设备,这是为了增加可纳水的时间,尽可能多纳入水质较好的水,提高水位。蓄水池内可放养少量滤食贝类、鱼类,适当繁殖水草等。在疾病流行期,蓄水池进水后应先用消毒剂处理。蓄水池必须有排水闸,保证能完全排干,以利每年清污消毒。蓄水池应设渠道或管道与养殖池相通,用水泵向养殖池供水,水泵的功能应与渠道或管道配套。

  3.养殖废水处理池

  如果采用循环用水方式,养殖池的水排出后,应先进入处理池,经过净化处理后,再进入蓄水池。采用有限水交换系用水,养殖后的废水,应经处理池净化处理后,排入排水沟。

  4.进、排水渠道

  为保护水源,保证养殖用水质量,预防病原传播,在集中的对虾养殖区,需要设进、排水渠道,协调各养殖场和养殖池的进、排水。进水口与排水口应尽量远离。新建虾场的排水口不得设在已建虾场的进水口或扬水站附近。根据水力学原理设计进、排水渠道的断面,避免因流速过大冲损渠道,或因水量过大溢出渠外。排水渠除考虑正常换水量需要外,还应考虑暴雨排洪及收虾时急速排水的需要,所以排水渠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渠底一定要低于各相应虾池排水闸闸底30厘米以上。

  5.提水设备及扬水站

  养虾场必须设置提水设备,有些养殖区必要时可建大型扬水站,统一提水,供各养殖场使用。提水方式因地区、养虾池位置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单个养殖池可在进水闸处设提水泵。中小型的养殖场,多个养殖池,可利用潮汐将海水纳入蓄水池或蓄水沟渠,再用水泵向虾养殖供水。通常使用轴流泵提水。该类型水泵扬程低、抽水量大、节省电能。水泵日提水量应达到养殖池总蓄水量的10%~20%。

  6.增氧设备及必备的分析仪器

  增氧机可选用水车式增氧机或叶轮式增氧机。通常按每千瓦负荷1~2亩养殖池配置,或每千瓦负荷500千克对虾。增氧机应正确安装使用,注意用电安全。如果进行工厂化超精养养殖,水体内对虾密度较高,为预防增氧机械伤虾,宜采用充气方式充氧。在无电源地区可选用柴油机带动的增氧设备。每个养殖场必须设置备用发电机,保证全天候不断电。

  环境因子检测分析室,必须配置的仪器及设备有生物显微镜、盐度计(或比重计)、水温计、溶解氧测定仪器、酸度计、透明度盘。有条件的养殖场还可设置氨氮、总碱度、生化耗氧量等检测仪器,微生物培养设备,病原检测的染色液,试剂盒等。

  7.设置防蟹屏障

  在滩涂蟹类比较多的地区,为防止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的蟹类进入养殖池,可在每个养殖池堤上,围置高30~40厘米的光滑塑料膜或薄板,作为防蟹隔离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