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蝌蚪的饲养管理


  蝌蚪的饲养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养蛙的成败。当前蝌蚪期饲养技术不过关,造成蝌蚪大量死亡,有的全场毁灭。主要原因是食物严重不足,供水污染,水中溶氧缺泛,放养密度过大,病害严重。因此,要养好蝌蚪须抓好以下四个技术环节:

  1、合理放养密度

  根据蝌蚪的日龄,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一般情况是蝌蚪日龄小,放养密度可大一些,蝌蚪日龄大,放养密度要小一些。蛙卵孵化时每平方米水面放 入3-5团蛙卵,孵化成蝌蚪后要疏散,15日龄前每平方米水面放养3000只,超过此密度会出现水质污染,溶氧不足及争夺食物现象,中午时有大批蝌蚪的头顶出水面。15-25日龄每平方米放养2000只,25日龄到变态初期每平方米放养1500只左右。要经过几次疏散,疏散蝌蚪时要防止碰伤,快速放入新水池。目前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密度过大问题,有的每平方米水面放入十几团蛙卵,放养5000多只蝌蚪,死亡现象较重,一般蝌蚪体形小,变态幼蛙瘦弱,当年成活率低,大部分二年不能育成商品蛙,生产周期推迟一年。所以要想培育健壮的大蝌蚪,必须合理放养密度。

  2、科学喂食

  蝌蚪除自然取食外,要人工喂一定数量的饵料,采集一些植物饵料,如羊铁叶酸模、月风草幼苗、车前子、蒲公英等;精饲料主要有玉米面、米糠、豆饼粉和一些动物性饲料。一般采用混合饵料;玉米面占50%,豆饼粉20%(可用豆浆代替)糠麸7%,鲜植物茎叶20%,骨粉3%。把这些饲料加水煮,制成玉米糊,冷却后喂食蝌蚪,有的还加入一些鱼粉,但要注意鱼粉的质量和含盐量,防止中毒。根据蝌蚪生长天数和摄食量不同,确定每次投饵量,一般以每次投料能被蝌蚪吃完,稍有剩余为好,防止投入太多,污染水质。投饵方法有堆状投放和分散投放,糊状饵料都采用堆状投法,沿池边成堆状投放,植物茎叶和动物性饵料采用分散投放。前期每天投饵一次,都在早晨投放,中后期每天投两次,第一次早6时投放,第二次下午3时投放。

  3、灌水技术

  水是蝌蚪生存的基本条件,蝌蚪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才能摄取食物吸收水中的溶氧。人工繁殖蝌蚪的数量大,蝌蚪本身代谢产物以及剩余饵料使池水很快污染,必须通过灌水技术才能解决。灌水方式一般采取串灌法。蝌蚪在15日龄前,白天灌浅水,保持水深10厘米左右,经过日晒使水温增高,夜间灌深水保温,水深20-30厘米。蝌蚪15日龄以后,体长体重增大,食量大,耗氧量增加,灌水方式要采用大流量的流水灌注法,水口呈对角线设置,主要解决快速排污,注入新鲜水,保证蝌蚪正常呼吸对溶氧的需求。在灌水过程中要注意水质状况,灌入水要干净透明,有条件最好用井水,池水混浊要立刻排除,换注新鲜水。还要利用灌水方式予防低温冷害和高温伤害,5月上中旬有时出现低温,水层要达30厘米以上;6月份要防止高温伤害,提高排水口,加深水层,达到降温的目的,严防水温超过28℃,选成蝌蚪死亡。蝌蚪期灌水既要防止断水,又要预防洪水冲毁饲养池,蝌蚪大量流失。

  4、防治天敌和病害

  蝌蚪期的天敌很多,主要有昆虫类、鸟类、蛙类和鼠蛇等。昆虫类的龙虱、大水龟幼虫、水蝎子等都能捕会蝌蚪,发生轻微时用人工捕捉,发生严重时要更换新池。对鸟类危害只有人为驱赶,严加看管,减少危害。青蛙出蜇后经常栖息在蝌蚪饲养池边沿,大量捕食蝌蚪和变态幼蛙,严重危害要及时捕捉送到远处的农田中。褐家鼠时常进入饲养池,既捕食蝌蚪又偷食精料,要防除鼠害。

  蝌蚪因病死亡的数量很大,必须引起注意。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蝌蚪饲养池在使用前要彻底消毒,利用原有的饲养池要提前20天用生石灰水清池消毒。 目前发现蝌蚪期都有哪些病害,如何防治? 目前对蝌蚪期疾病了解较少,常见的有气泡病,也叫大肚子病,还有弯尾病、水霉病和寄生虫病等。

  目前没有太好的办法治疗,主要是预防,最好的办法就是消毒,种蛙和卵团要消毒,繁殖场在使用前彻底消毒,饲养过程中要经常对水池消毒。通常用lppm漂白粉溶液。

  (1)气泡病患病 蝌蚪腹部膨大、朝上仰卧漂浮水面,逐渐因腹部膨胀而死。病因主要是水中溶氧不足,蝌蚪浮到水面大量吞食空气所致。防治办法:疏散蝌蚪,减小密度;向池中注入新鲜水,提高水中溶氧量。已发病较轻的蝌蚪会逐渐恢复。

  (2)水霉病 患病蝌蚪常在池边缓慢游动,食欲减退和拒食而死亡。病因是蝌蚪胺伤导臻水霉菌侵入所致,病蛙患处有水霉状白毛。防治办法:预先用石灰清池消毒,尽量减少碰伤蝌蚪皮肤,患病蝌蚪用5ppm高锰酸钾液浸浴30分钟,每天一次,几天后便可痊愈。

  (3)寄生虫病 一种是车轮虫病,早期蝌蚪被车轮虫寄生在皮肤表面和鳃部,病蛙鳃部出现青灰色斑点,尾部发白,游泳迟缓,生长停滞而死亡。防治办法:清池消毒,控制放养密度,保持池水清洁;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喷洒有较好疗效。另外还有舌杯虫病和纤毛虫病,都是因为放养密度太大,水质污染,寄生虫大量发生所致。防治办法:及早更换池水,疏散蝌蚪;用硫酸铜lppm浓度全池喷洒有效果。

  5、蝌蚪变态期的管理

  蝌蚪进入变态期的主要特征是体侧前肢处出现突起,后腿发育完全,腹部收缩变瘦,体形变小,停止进食。养殖规模较小的蛙场,林蛙繁殖“三池”地处一起,在放养区没有修建变态池的情况下,要及时用塑料膜将蛙池围起来,防止变态幼蛙外逃。围栏与蛙池外测留出1-2米的幼蛙活动场所。6月10日前后大批蝌蚪进入变态期,蝌蚪生长大小不同,进入变态时间也是参差不齐,未进入变态的蝌蚪仍然需要喂食,饲养池四周投放一些遮蔽物,为幼蛙上岸栖息创造条件,有绝大部分幼蛙上岸活动,再不回到水中生活,把围栏打开,让幼蛙自由上山进入放养场,开始陆栖生活。

  养殖规模较大的蛙场,一般建有几个变也,有流水变态池,每平方米水面为态蝌蚪1.5-2公斤,大约3000-4000只;塑料薄膜变态池每平方米不超过3000只。每天灌一次水,2-3天换一次新水,要防御天敌危害,保护变态蝌蚪正常发育。刚变态的幼蛙在一周内基本上不离开变态池,仍在四周活动,但已完全脱离水池,进入陆地生活,栖息在水池周围的草丛或遮敝物下面,要适时喷水保湿。幼蛙的尾部完全吸收之后开始摄食,主要捕食幼小昆虫,在自然状态下,因开口食不足而大量死亡,所以要在变态池周围幼蛙集中的地方,供给幼蛙充足的饵料,每天喂食一次,平均每只幼蛙喂食2-3龄黄粉虫1-2只。变态幼蛙的天敌很多,主要是食肉昆虫和鼠类,要在水池四周进行几次药剂杀鼠,同时要把青蛙和钤蟾清除到其它地方。这样集中管护喂养一周左右,幼蛙进入放养场进入林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