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收到关于采食、胎次、非生产天数等生产相关的问题增多,今天再次统一给大家分享一下提高哺乳母猪采食具体的操作细节与注意事项。
一、如何进行湿喂?
①往料槽加水
喂料前,先往料槽中加水至约2/3处,母猪吃料前先喝到水,能起到一定开胃效果,这时再往料槽中加料,这时母猪吃到的是湿料,也可减少饲喂时的粉尘。
母猪吃料的过程中,再往料槽中加一次水,具体根据料槽中剩余的饲料量来确定添加的水量。剩余饲料多的可多添加水,这样既可进一步提供充足的饮水,同时还有一定清洗料槽的作用。
②采用湿拌料或粥状饲喂
饲喂湿拌料或粥状料相当于每次投料的同时也强制给哺乳母猪饮水,大大改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提高了充足的水分摄入,使哺乳母猪的泌乳力能得到改善。
猪场可建拌料池,在饲喂哺乳母猪时,在拌料池中首先将饲料与水进行充分混合搅拌成湿拌料或粥状,料和水的比例一般为1:2.5,在炎热的夏季可提高水的比例,将这一比例提高到1:3~4,将饲料搅拌成粥状饲喂。条件有限的,不方便采用拌料池的,可在投料车中将饲料与水进行充分混合搅拌成湿拌料或粥状。
③智能自动湿料饲喂器
湿饲并不是一项新技术,旧时传统的方式就是在桶里把猪食和水或乳清拌在一起饲喂。随着大规模猪场的出现和发展扩大,特别是智能化和自动化等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湿料饲喂器,大大简化和方便了进行湿喂的饲喂模式,在提供湿喂的同时,还能实现母猪的精确饲喂模式等等。
④湿喂的注意事项
1) 维持湿料的新鲜度和适口性,保持不酸败;
2) 规定时间内采食不完的余料应及时清理,保持料槽的清洁卫生,避免霉变等;
3) 注意湿料的浸水时间不宜太长,不宜过夜,一般做法是把水和料拌匀后,直接饲喂;
4) 湿拌料一定要搅拌均匀。
二、粉碎粒度
过去20年间,美国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来自堪萨斯大学,其主要研究表明,对猪玉米型饲粮来说,当平均粒度在1200~400μm范围内,粒度每降低100μm,饲料效率提高1.0%~1.5%。加拿大学者在Manitoba草原养猪中心进行的研究表明,颗粒大小从900μm降至600μm可以有效减少粪氮含量(11%),但不能降低排泄物总氮含量。Murphy和Lange博士指出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采食量并未因颗粒尺寸变小而降低,过多摄入的可消化蛋白在吸收后被降解并随尿排出。
Wilson博士认为饲料颗粒太大也可能引起其他问题。大颗粒饲料被猪剩在饲槽中,逐渐变质。如果剩余的大颗粒饲料吸潮霉变,产生的霉菌毒素也会使猪采食量降低,生长缓慢。适宜的粉碎粒度同样可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和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减少母猪粪便的排出量,大量试验表明母猪饲料的粉碎粒度以400~500um最适宜。
三、饲喂次数
国内研究者连瑞营、郭富豪、张莹莹在《周口中食富民牧业有限公司》选择妊娠107d,3~4胎龄的健康母猪36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母猪。试验期28d,饲喂相同的饲粮,但处理1每天饲喂2次(每天上午7:30和下午5:30),处理2每天饲喂3次(每天上午7:30,12:30和下午5:30),处理3每天饲喂4次(每天早上 6:30,上午10:30和下午1:30,6:30),处理4每天饲喂5次(每天早上5:30,上午9:00,12:30和下午4:00,7:30),考察不同饲喂次数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加饲喂次数可以使母猪尽快恢复体况,减少产后不食的发生;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可以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改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增加泌乳量从而提高仔猪断奶重,并缩短母猪断奶后发情间隔天数;哺乳母猪每天饲喂3—4次为宜。
本次试验研究发现,随着饲喂次数的增加,哺乳母猪营养物质消化率提高4%一6%,可能是由于每次采食时消化液的分泌量基本相同,而随着饲喂次数的增加,每次的采食量相对降低,消化液的浓度相对增加,所以提高了营养物质的消化率。随着饲喂次数增加,母猪采食量得到提高,消化率得到改善,母猪的泌乳量也得到提高,这体现在仔猪断奶体重的增加上,但饲喂4 次与5次相比,仔猪断奶体重反而略有减少,可能是由于频繁的饲喂影响哺乳时间所致,但夏季为防止热应激影响采食量,增加饲喂次数提高采食量的正面作用可能会大于影响哺乳的负面效应,本试验未研究。随着饲喂次数增加,哺乳母猪采食量的提高,母猪哺乳期间失重减少,断奶后体况较好,能够顺利发情配种。
通过湿拌料、合适的饲料粉碎粒度与饲喂次数等方式的同时推进,实现对哺乳母猪的精细化饲喂。使母猪根据环境的变化达到想吃就吃,而且每天多次吃到的都是新鲜的、适宜颗粒大小的湿拌料,来真正实现哺乳母猪采食量的最大化、饲料浪费的最小化,最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