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并把我们的快乐带走了,即使它们再被唤醒,时过境迁,我们永远也无法站在现在的立场去体会那时的快乐。为什么越长大越难有发自内心的快乐?环境不会决定你未来的人生,它们显露的是你到目前为止所选择的种种自我形象。你不会后悔自己的失败,你只会后悔自己未曾做过的事情。更新你的大脑,用最好的书籍、最好的想法、最好的对话。现在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做个高情的人会更快乐,不快乐与内在的心智模式。

  不快乐与内在的心智模式 

  享受做这件事本身的快乐,并且感到知足,往往我们最后也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这些回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不禁想,如果我们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做事情,自然而然就会有同气相求的朋友遥相呼应、拈花一笑。那么以后会幻化出什么样的好结果,只需要静静等待就可以了。 

  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有了恐惧的习惯。现在看过来,可能是因为从小我们的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不知道除了用恐惧之外,还有什么更有效而快速的方法。 

  于是他们告诉我们,陌生的叔叔都是坏人,不要跟陌生人讲话;不赶紧睡觉,老虎会来抓小孩;不乖乖吃饭,等下派出所民警叔叔会来抓我们…… 

  大人们用恐吓来尽快让我们就范,赶紧吃饭、赶紧睡觉、赶紧做作业。 

  当我们后来不再害怕陌生人,不再害怕老虎,不再害怕民警的时候,却留下了害怕的习惯,它是如此的隐形,以至于我们没有发现它,但它却限制了我们的快乐和自在。 

  我们在面对新的事物、环境以及人的时候,总会心有忧虑,能做好吗?能适应新的环境吗?能跟新的同事相处得来吗?我们成为一个小心翼翼、处处谨慎的人,这样的我们,并不快乐。

    你为什么不快乐?

  大部分人肯定都会两手一摊:“没钱呗!”

  有钱真的就会变得快乐很多吗?

  很多人最快乐的时光都是在大学校园里面,可那几乎是我们人生中最穷困的时候。

  而那些真正有钱的人,大部分也因为强度过大的工作、财富的不够阳光、资金链的紧张、长期忙碌导致的不佳身体状况感到焦虑。

  不管你是在创业打工还是读书学习,不关你是腰缠万贯还是杯水车薪,“不快乐”是我们全社会的通病。事业、感情、家庭、时间自由、身体健康、人际关系像六门难上又难的考试,让你无法兼顾。即使一两门特别出色,但是势必影响其他几科的得分。由之引发的焦虑感像传染病,深深的困扰着无法通关六门考试的人,几乎是所有人。

  究其成因,是一个很大的社会学问题。我能想到的因素包括:社会上升通道阻塞导致的阶层固化,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读导致的全民拜金,信仰缺失导致的群体性迷失等等。大部分东西我们作为社会的普通人根本无力改变,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调整好我们自己的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更好的去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节奏,也更好的调整我们的情绪,尽可能的消灭“不快乐”!

  我在这里分享几点我的小经验,方法是比较通用的,如果能真的应用,应该对大部分人都有帮助:

  1、转变观念“转变观念”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但你可能恰恰没领会到其精髓。比如看待工作。如果你是把它简单的看成“拿一份钱,出一份力”,工作可能就是一个麻烦制造机。它抛给你一个麻烦的任务,你就去解决它。它没事找你,你就万事大吉。如果工作强度比较大,事儿比较多,那么你就会感觉麻烦不断,疲于应付而心累。如果你换一个角度想,把工作当成一个积累能力、经验和资源的平台,工作的意义是为将来做更大的事情做铺垫,那么更多的工作内容尝试,更大的挑战性,更高的强度,是不是恰恰让你能力提升更快,经验更丰富,分分钟积累大量行业资源。这么一想是不是心里的“不快乐”会少很多。

  其实有时候是需要一点“阿Q精神”,只是在鲁迅笔下,“阿Q精神”作为“国民软骨病”的同义词被戏剧化的放大和批判了。实际上“阿Q精神”是能够调试个体在环境下面的不适感的。很多心理学的书籍都会谈到一个比较生僻的观点——内心的比喻。比如你把生活比作一个 “礼物盒”,你就会潜意识的更多感知生活的惊喜,你把生活比作“旅行”,那些不适合不快更多的会被潜意识当做“旅程风景”的一部分而被合理化和接受。反之,如果你把生活当成不好的东西,你可能就会更多感知一些负面的情绪。

  2、接受生活的不适感人生在各个阶段以及各个阶层都有属于那个阶段的不适感。有钱人有资金安全、经营风险、个人自由和安全的烦恼,穷人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烦恼。年轻人有升学和求职的烦恼,中年人有事业瓶颈和家庭重担的压力,老年人有疾病和死亡的恐惧。我们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很难彻底消除所谓的“不适感”,不管是压力还是恐惧。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贯穿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但这恰恰也是生活的魅力之一。学会把不适感,不管是压力、烦恼还是焦虑感,当做生活的一部分去对待,试着去接受它,适应与它共存的状态,就像适应鞋子里的小石子一样。我比较喜欢前几年流行的一句鸡汤,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风雨中翩翩起舞。

  3、学会享受点滴幸福我们的人生目标多半肯定是追求一些大幸福。比如事业成功,邂逅真爱之类的。但是实际上这些目标的实现往往都有很长的时间周期同时过程比较曲折,所以人常常会迷失,会南辕北辙,会丢失初心。所以这时候留意生活的点滴幸福,去发现去体味去感受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快乐,恰恰是我们影响圈内能够控制的事情。不管是与好友的聚会,还是读一本好书,吃一道美食,哪怕是睡一个懒觉,如果能在内心充分的去体味其中的乐趣,而不是把它当做生活中的理所当然,我想幸福感一定会多一些。

  小幸福积累多了,就是一种大幸福

  4、有一个生活的支点生活中肯定有无数让你不快乐的理由,但是你至少应该找到一个能让你快乐的理由,这就是你生活的支点。大到宗教、真情、爱人,小到一项运动、一个爱好、一样美食,你可以在不开心的时候躲进里面恢复所有的能量,找回满满的安全感,就像在寒冷的冬夜躲进温暖的被窝一样。那就是你精神的庇护所。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很多愿望,大部分的人的大部分愿望都会落空。可能你的理想是成为马云、李嘉诚,而现实是你连为他俩打工的资格都没有;你也许梦想娶到高圆圆、范冰冰那样的绝世美人,但事实是你跟一个平凡的女子共度一生;你也许梦想过奇遇、辉煌、壮丽、波澜壮阔的一生,可你最拿得出手的故事也就是高中走狗屎运考了次全班第一。

  但这都不应该成为我们“不快乐”的理由。青春过后,认输过后,生活还要继续,我们依然行走在人生路上。我们依然要想办法把自己一亩三分田的生活经营得更好,不管它跟别人比起来是沧海一粟还是麦穗两歧。

  为什么越长大越难有发自内心的快乐?

  1.因为你自打4岁开始到18岁,你再也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过什么事儿 

  1岁你无敌,随便哭随便闹你就是祖宗。2岁你无邪,你拉个翔在床上一家子人围着你笑。3岁你是大人眼里“正好玩”的时候,你想干嘛就干嘛。4岁你上幼儿园老师不管你干什么都把你拽走,5岁你开始学钢琴不学不行,自打4岁之后,到你高中毕业,就一直有人告诉你,你需要干嘛,而且不干不行。 

  2.因为你现在就能看到50岁之前,你都会怎么生活 

  你贷款买了房,120万公积金,贷款30年,每月还5500,你工资8k,大人眼里这个工资就不少了。你媳妇刚怀上了,你真不知道还完房贷剩下这点工资能不能养活一个娃。你每天一睁眼就是欠债还钱,你在工资不敢发脾气因为你需要一份工作,你一眼看到了自己50岁之前,就必须每天重复,但是你没有办法,这就是你的命。 

  3.因为你的朋友越来越少 

  跟你每天一起打篮球的哥们,你们天天泡在一起,你喝他一口可乐,他倒一口你的干脆面,放假一起去打篮球,每周7天里有6天见,楼下招呼一声就下楼。吃着冰棍蹲马路边看美女。个个都是真朋友。长大了之后,各自成家,都有自己的事情,约一次见面不容易,比容貌变化更大的是性格,大家都被现实和细节折磨的一脸沧桑。你身边不再有纯粹的朋友。社交让你觉得劳累。 

  4.因为你玩什么都没意思 

  小时候你做每一件事都是在接触新鲜的事情,所以干什么都有意思,长大后觉得失去快乐的原因是,你在重复做相同的事情。你在做非常螺丝钉的工作,举例你每天都在收费口收钱,长时间的重复让你早已失去了新鲜感,重复变成了巨大的烦恼,重复了劳动一天,盼着下班的些许环境改变来治疗自己。你几十年都是过一样的生活,你的时间一点宽度都没有。你玩什么都没意思,因为再也没有新鲜感,你也就永远失去了快乐。 

  5.因为你总是在拿自己和别人比较 

  人比人,气死人。你的姐夫比你多挣2000块,你的同学现在当了公司老板你还是表现平平,别人家孩子看着比你家孩子机灵,别人家买了一个价格不菲的好东西,你没买你总觉得低别人一头,你开始像你妈当年把你的学习和别人家孩子比较一样去比较,事事都比较。你关注的重点全部是,和别人差在哪,而不是自己需要什么,所以真心没有什么让你快乐的事情,你总是在为别人活。 

  6.因为你离死亡越来越近 

  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你去网吧包夜,玩到早上8点你还没玩够。大学四年级的时候,你到夜里4点半就在椅子上睡着了,你第一次觉得精力不如从前。你以前能吃半盆米饭,现在吃几口就饱了,你明明白白的意识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在下降,这种下降很慢,但又让你能感觉到,你笼罩在一种持续的恐惧中,你每天过的都是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但是时间过的太快了。 

  7.因为无形的束缚越来越多 

  长大后,你想出国换个环境,妈妈哭着求你不要走;你想换个工作,老婆天天焦虑怕你收入变少家里更不好过;你想晚上出去喝顿酒,孩子等着你接下学;你想睡到自然醒,你妈跟你说家庭聚会不要迟到;无形的束缚越来越多,你是一个爱家庭、爱老婆/老公的人,你做了很多牺牲,这些束缚虽不致命,但是像慢性病慢慢的杀死你,让你就像一头蛋蛋被锤了的牛,苟延残喘。 

  8.因为“无能的愤怒” 

  王小波的书里有一段说的是,所有愤怒的本质,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正因为“无能的愤怒”所以你失去了发自内心的快乐。你想创业但是你有老婆孩子积蓄也不多,你不敢;公司领导故意给你穿小鞋你忍气吞声因为你很需要这份工作;幼儿园老师你觉得不怎么样但是你还得对她堆笑脸,因为你只能让你的孩子在这个幼儿园上学你别无出路。虽然都说用钱能解决的事情就不是事儿,但是没钱解决,他就还是个事儿,你只能无能的愤怒。 

  9.因为竞争太激烈了 

  人多就会有竞争,人多就会出现资源短缺,人多就会抢,人多你不前进别人就会踩着你往上爬。小时候你所处的是有城墙的堡垒,一长大都别废话没有例外全部出城自生自灭。你越来越了解大,人口的密度太大了,大的让你透不过气,包括你上班挤地铁挤公交的透不过气。如果你没能爬的更快,爬到更高的水平、收入,你就要忍受人口多的竞争,当然,即使你爬的更高,你同样得竞争。因为透不过气、因为人多,你就会像挤地铁一样,被人流挤着走,身不由己,这样哪里还有悠哉的站在城堡里,俯视忙碌的悠然和快乐。 

  10.因为你挑错了身边的另一半 

  和你呆在一起最长时间的就是你的另一半,不管是老公/媳妇,挑错了绝对了特别致命的失去快乐根源,没有之一。每个人的精力都有效,就那么多,本来白天工作忙,就消耗了你很多精力,晚上回家又生气,生气消耗多精力更多,家庭应该是一个你休息的港湾,结果变成了互相看不顺眼,互相给压力,对方做什么都做不好,做什么都做不对,上面说了人的精力有限,就像是弹簧,一直有压力,最终要不就是在能接受的压力下精疲力竭,要不就是压力过大崩了,家庭压力过大,后院都起火了,工作那边精力必然会不足,你工作也做不好,恶性循环伴你永生。 

  等等,也有还有另一种人生。 

  1.你自打4岁开始到18岁,你再也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过什么事儿 

  说实话,年轻就已经意味着快乐。年轻的时间很散漫,很新鲜,很叛逆,时间很慢很慢,年轻会汗流浃背,会躁动,会兴奋,会挥霍。我现在想到年轻,都是美好的慵懒。 

  2.因为你现在就能看到50岁之前,你都会怎么生活 

  不是因为事情困难我们才不敢去做,是因为不敢做,事情才变得困难的。挤出时间学习,为改变自己做努力,会发现没人拦着你未来的生活多点可能性。 

  3.因为你的朋友越来越少 

  当我分辨了真朋友和酒肉朋友之后,维系1-2个真朋友其实并不复杂。 

  4.因为你玩什么都没意思 

  跳出舒适圈,每一步都是新鲜也都是困难,也正是因为会遇到困难所以你在进步。所以我挺享受遇到困难的,因为我知道我又在进步了。 

  5.因为你总是在拿自己和别人比较 

  一个人一旦开始认真做事,被嘲弄、被耻笑的几率将远远高于被夸奖、被鼓励的几率,因为只要做事情,就可能会出错,只要不做,就不会出错。所以我很早就不被身边的言论所左右。 

  6.因为你离死亡越来越近 

  控制不了时间的长度,就控制时间的宽度。我现在不知道自己20年之后会怎样,我没有把几十年过得跟一天一样。虽然未知,但是我知道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7.因为无形的束缚越来越多 

  束缚是被动的,解决束缚是主动的。要不然行动,要不然别抱怨。所以我一直在解脱束缚,不是时间在追赶我,而是我在追赶时间。 

  8.因为“无能的愤怒” 

  要做一件事,成功之前,没有必要告诉其他人。成功之后不用你说,其他人都会知道的。没有行动力,就没法掌控主动。 

  9.因为竞争太激烈了 

  真正的竞争是和自己竞争。痛苦来自比较,让自己变得更精进让我兴奋。  

  10.因为你挑错了身边的另一半 

  我老婆小露巨好,好到无以复加。我和我老婆在一起很轻松很美好,我一见到小露我就满血复活。

    做个高情的人会更快乐

  1、开玩笑,从来就应该分场合

  开玩笑这种事情,场合对了就幽默。场合不对,叫尴尬。比如朋友聚会聊天尺度可以大到日本文艺动作片,但有上下级在场的时候,聊低俗话题就是证明自己多么low了。很多人搞不清楚这一点,喜欢拿同一种玩笑不分场合说,这就是不作死不舒服斯基。

  开玩笑分场合,还包括要考虑别人的处境。平时跟朋友嘻嘻哈哈开他玩笑没问题,但如果在他喜欢的人面前,你还是开贬低他的玩笑,这就是绝交的节奏了。所以我理解的高情商玩笑,就是要分清楚场合,分清楚角色,然后说出这个自己这个角色该说的话。

  由此,你也知道古代皇帝为什么爱杀身边的大臣了吧,因为在一起打拼天下的时候,大家都是泥腿子一起嘻嘻哈哈无伤大雅。而一旦皇帝登基了,身份就变了,臣是臣君是君,如果你还是用同样的方式跟皇帝说话,那你就差不多要Game over了。

  2、直言,从来就不应该一个好朋友该做的事情

  我有朋友跟我说: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你不要介意哦。

  我回答:我介意。

  小样,憋不死你。

  我为什么不介意呢?为何我就要为你说话直承担不爽的代价?直言,从来就不该,不讳。直言,应该,要有讳。语言这种利器,伤人起来甚于刀枪。直言者的逻辑往往就是,只图个自己爽快,却不考虑别人的接受程度,以为是对别人好,岂不知很多时候对别人的伤害程度,比敌人还恶。

  表达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对方的接受能力,这才是朋友该做的事情。同时直言后别人听与不听,是别人的自由。世界上并没有规定你说了,别人一定要听从。用别人能接受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话,至于结果,随缘,这才是大智慧。

  3、沉默,从来就不代表别人被你征服了

  沉默,往往是最鄙视的对抗。而在婚姻里,沉默,往往就是走到了尽头,意思就是,我们之间已没什么好说的了。很多喜欢夸夸其谈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觉得自己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可以让方圆百里寸草不生,别人都该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肚兜之下。

  岂不是,只要一个人不想被说服,你永远不可能说服他。

  对方沉默往往想表达的意思就是,我不屑浪费口舌跟你辩论,你喜欢说就说好了,我就如同看一个跳梁小丑表演。或者我假想着上周去动物园看的大猩猩在手舞足蹈。

  所以,当别人沉默了,很多时候,你就该识趣的闭嘴了。

  4、阅读,从来都不是表演的手段

  当下是一个把阅读当做表演的时代,所以出现了各种以阅读为盈利方法的人,而这些人身边又围着一群急功近利的人。阅读如果沦为一种表演艺术,就失去了它本身大部分的功能。

  那么阅读有什么功能呢?

  较低层次的功能是实用,就是立竿见影的去解决现实中的某个问题。比如你需要会计学的知识,那就立刻去读会计学相关的书籍,在阅读中获得某个技能。

  中级层次的功能是储备,就是储备一些知识,以让自己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这个层次的阅读往往比较痛苦,因为暂时不需要,人就很容易缺乏动力。

  高级层次的功能增加幸福感,阅读就如同一个人吃饭睡觉,是一种自然的行为。比如你读但丁的《神曲》能有什么目的呢?没什么目的。就是想通过别人的书来了解别人奇思妙想后的结论,这样增加自己的满足感,原来地狱、炼狱和天堂是如此构建的,而后对自己自觉,在生活中自律,以期能获得圆满的结局,这就是增加了幸福感。

  5、碎片,从来就不是学习的方式

  不知道谁造了这么个句子出来:碎片化学习。学习,从来就不应该碎片化,碎片化只会让人变得越来越肤浅,这里听一点,那里听一点,你得到了什么?除了一颗浮躁的灵魂,什么都不会有。

  手机和网络的强大,在极大便利我们的同时,也让我们越来越恐慌,为什么呢?之前只接触一个点,自己去钻研就好了,还不知道觉得自己无知。现在是轻易就可以接触到一个面上的无数个点,每个人点你都听到了,但每个点背后的系统,你都并不了解,所以你只会感觉自己更加无知。  

  学习,就应该做到两点。一是要有大块的时间去学习,没有时间保证,你只知道点皮毛而已。二是要学习任何一个学科,必须掌握基础的理论,不要相信什么一招即制敌。人类的知识发展到今天,每个学科都是有逻辑体系和基本理论的,不掌握这些东西只去学表面的功夫,你就只会被带上邪路。

  这个道理就好比,你要真的对《红楼梦》感兴趣,就该去读《红楼梦》这本书,而不是道听途说各种讲解。这些讲解虽然能增加趣味性,但因为增加了太多个人的观点,而让你先入为主失去了阅读原著的真实感受。

  6、我们,该如何找回人生的意义?

  上高中的时候,我有个室友很严肃,每次我们玩闹嬉笑时,他就绷紧了一张脸从我们身边飘过,说“你们这样有什么意义呢?”他的话每次都很有效地打击到了我们。

  那年课业繁重,老师父母的期望比山高,除了上学再无其他可选的出路...... 这一切给我们极大压力,哪怕一个月唯一一天的休息时间,也用来跟厚厚的试卷作战斗。但是男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玩的,偶尔我们也会出现像上面那样的嬉闹场面,这时候一句意义的探讨,让人罪恶感深重。那时候的我们,极力按捺住寻求快乐的心,看起来心事重重,背负着太多的希望和压力前行,一刻也得不到放松。

  后来我毕业了,学业的压力刚退场,职场的竞争又逼迫而上。我知道上进是好的,努力争取是好的,迎难而上是好的。故而一头扎进去,不管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都努力伸长了手去抓。看课外闲书能帮你更好地提升专业技能吗?出去跟朋友聚会唱歌能弥补你职场经验的不足吗?会唱歌能跳舞可以帮你加薪升职吗?假若不能,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不知道,从学会写文字的第一天起,老师教育我们文末要总结升华的意义,对我人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大。这个意义是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服务的,是为实际获得的利益服务的,是为一切上进、深沉、甚至苦难这类词服务的,唯独不能是为了快乐。这个意义,从来不包含享乐跟玩耍。

  人们关心一个人的职位薪水履历,是否买房买车,却不会问他是不是快乐。大家都是结果导向,很少会关心体验过程中的情感。我感到了极度的压抑和悲观。后来,我辞掉工作,开始流放。一路上我遇到很多跟我同龄甚至更小的年轻人,他们却是真正享受自己的旅程。我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如此理直气壮、名正言顺地为了快乐而做许多“没有意义的事”。

  有一次,大家围着篝火聊天,我们开始分享彼此的心得和收获:你觉得你出行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吗?我发现像我一样的人大多数会说到个人的成长,譬如发现自我,与世界握手言和,内心独立坚强之类的。一些很欢乐的事情,好像必须披上痛苦甚至悲情的外衣,才能跟肤浅划清界限,显得意义非凡。

  我们人群中有一个欧洲少年,大概十六岁左右,他已经走了十多个国家,在一群成年人当中显得有趣又独立。他跟我们分享的都是一路有意思的见闻,笑话不断,却从来没有提及那些深沉的意义。他告诉我,出来就是为了“好玩”!同样是一趟旅程,我们遭遇了泥石流,大暴雨,有人害怕哭泣抱怨,有人却努力在不舒适的环境里,寻找一个最舒适的姿势,这就是快乐的心态。我曾经以为,这种轻松玩乐的心态,是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家庭出身才能给予的。想想看啊,一个人整天为吃穿温饱发愁时,哪里还能想到快乐的事情,哪里还能去做一些没有实际收益、单纯为了快乐的事呢?

  但实际上,真正的好东西,恰恰是最不花钱。很多人说,我不快乐。因为公司最近在裁员,又或者整个市场经济不景气,再不就是为同学又换了新房子郁闷。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太大,距离又太小,我们不高兴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没办法陪着孩子玩游戏,没办法发自内心的欢笑;也无法享受一顿美食;放下喜欢的书又看不进去专业的东西;太阳出来了,鲜花开放了,月亮升起了......一切都被“意义重大”的事掩盖了。哪里开心得起来啊。

  我成长的过程,就是渐渐丢失快乐的过程。我们这一代人被“成长、价值、意义、成就、出息、荣耀”等等这些词填满了,就再也装不下一点开心的事。

  周末的时候,我跟小朋友讲了小猫钓鱼的故事。故事说小猫钓鱼的时候一会捉蝴蝶,一会抓蜻蜓,所以总也钓不到大鱼,而猫妈妈专心致志地钓鱼,收获满满。小猫很羞愧,也学着猫妈妈一样专心地钓鱼,很快也钓到了一条大鱼。这个故事也伴随过我的童年,告诉我们做事要目的明确,心无旁骛。然后,我问四岁的小侄子:“故事告诉我们,做事的时候要怎么样呀?”

  小侄子说“我们要高高兴兴地玩,等饿了就好好钓鱼。”

  我愣了一下,忍不住笑了,我丢失的快乐,大概可以从他身上慢慢学回来吧。

  这些道理,虽简单,但搞清楚的,却寥寥无几。

    “发自内心的快乐”是对自己的快乐不自知的人。这应该是快乐最好的状态了。

  小时候,“想得少,快乐多。”

  长大后,“想得多,快乐少。”

  不要让长大和时间带走属于你的快乐,做一个立志要快乐生活一辈子的人。

  五岁时,妈妈告诉我,人生的关键在于快乐。上学后,人们问我长大了要做什么,我写下“快乐”。他们告诉我,我理解错了题目,我告诉他们,他们理解错了人生。—约翰·列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