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鹌鹑可根据羽色自别雌雄,性成熟早,生产性能高,年平均产蛋率85%~90%,抗病力强,自然淘汰率低,性情温顺,蛋料比高。该品种虽具有以上优点,但从培育至今,仍有许多省市未能大面积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是该品种育雏期成活率低,仅有60%~70%。经过多年实践,中禽鹌鹑良种繁育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攻克了这一难题,育雏期成活率达到了95%~97%,其他各项生产性能也有了较大提高。

如何提高白羽鹌鹑育雏期成活率

白羽鹌鹑育雏期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其幼鹑脐部愈合不良比例较大,约3%(与栗羽鹌鹑在相同孵化条件下相比)。因健雏率相对降低,其成活率也低;二是幼鹑红眼睛,视力差,易打堆,湿毛。加上由于采食动作异常,易眯眼导致采食不便,最终饿死;三是该品种反应迟钝,不爱动,有惰性,易受挤压致死(但此特性也是高产低耗的一个主要原因);四是育雏期幼鹑对环境适应性较差,对育雏室的温度、光照要求高,由育雏室转到成鹑笼时,常因环境不适造成大批死亡。要提高育雏期成活率可采取以下八项措施:

一、加强种鹑饲养管理,提高种蛋质量

加强孵化过程中的管理,严格控制孵化条件,并在孵化过程后期适时凉蛋,以提高健雏率。另外,养鹑户进雏时应严加挑选,以减少弱雏的数量。

二、进雏前三天,育雏室要提前预温

使育雏室温度达到39℃。如采用煤炉供温,应安装烟囱,以防煤气中毒。也可采用火道、火墙或暖风提温。

三、改多层立体育雏为单层平网育雏

网底距地面120厘米,密度为200只/平方米,分成4组,每组50只,以免密度太大造成挤压死亡。此外为防止蹩腿,刚开始可在育雏笼内铺上粗棉布或麻袋布,不能用太光滑的纸或塑料布,以免雏鹑运动时因打滑而扭伤关节。

四、饲喂与饮水

雏鹑一般出壳20小时开食,饮水在开食之前。所以进雏后马上让其饮水。一般1~10日龄前饮温水,水温与室温相同。1~2日龄可自由饮0.01%高锰酸钾水,这主要是因为雏鹑喜红色,可增加雏鹑饮水量、防止脱水,还可起到杀灭饮水及部分肠道中的细菌哟作用,提高机体抗病力,增力健雏率。同时要供给雏鹑易消化、营养全面的日粮。一般1日龄喂4次,2~5日龄喂8次,6~20日龄喂6次。另外注意饲料不能太粗,1~10日龄以米粒大小为宜。撒料要厚薄适中,以0.5厘米为宜,太薄采食困难易吃不饱饿死,太厚又容易眯眼,造成瞎眼。7日龄后换用雏鸡料塔饲喂。

如何提高白羽鹌鹑育雏期成活率(2)

五、掌握好育雏期间的温度、湿度与通风

育雏期的温度要求高而稳定,严禁忽高忽低。最适宜的温度为:1~3日龄38~39c,4~6日龄36~37℃,7~10日龄35℃,10~20日龄32~33℃,20日龄以后以30℃为宜。温度计的高度以底部与鹑背部相平,在育雏过程中,不能单看温度计所示温度的高低,还要看雏鹑的精神状态,雏鹑打堆、挤到一块,说明温度低,雏鹑趴成一片昏睡说明温度高,有吃食的,有休息的,分布均匀说明温度合适。

为防止雏鹑脱水,1~5日龄育雏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以后逐渐降低,保持在50%~55%即可。如室内湿度过高易引起病原微生物孳生,饲料霉变造成肠道病发生。湿度过低易引起雏鹑脱水和呼吸道病症,可通过地面洒水的方式来调节湿度。

通风是保证雏鹑体质的重要条件之一,掌握在工作人员感到身体舒适便可以了。

六、合理的光照制度

一般1~10日龄采用2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大一些便于雏鹑采食和饮水,以100瓦白炽灯为宜,特别在5日龄前绝对不允许长时间停电。20日龄后可换用40w白炽灯,光照时间掌握在20小时。

七、保持清洁的育雏环境

雏鹑所用一切用具,经常清洁消毒,雏鹑按免疫程序预防接种。每天清理粪便,清洗饮水器。

八、转群

20日龄后雏鹑便可从育雏笼转入成鹑笼。在上成鹑笼前三天,可将大笼用的料槽、水槽挂入育雏笼内提前适应,成鹑笼的温度要和育雏室的温度相同。成鹑笼的料槽水槽要相应低一些以便雏鹑采食和饮水。上笼结束后可在饮水中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电解多维等来提高雏鹑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