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养殖管理过程相对淡水鱼来说是比较粗放的。但也是总会有一部分人泥鳅养殖效果并不好,甚至出现基本出不了成苗的情况,造成养殖失败而严重亏损,这究竟是为何呢?怎么养泥鳅,才能养活养好呢?
根据全国各地亏损情况可以总结看出,造成养殖失败的原因很多。比如水源条件不好、投放的泥鳅苗质量差、饲料选择不当、防护措施没做好等原因,但出总是较多的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选苗不当
养泥鳅为了降低苗种成本,有不少的养殖户直接购买泥鳅水花苗开展养殖。本身这没有错,但问题就在放苗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比如池塘清塘不彻底,培水等工作做的不到位。作为新手做的面积稍多一些,投苗前每个池塘做的效果都不尽相同,导致投放泥鳅苗成活率较低,就算后面所有工作都做好,当然也养不出多少泥鳅了。
因为水花苗的培育具有一定的难度,建议新手一般先小面积养殖,熟练后再逐步扩大为妥。或者是先从投放泥鳅寸苗养殖开始,由于泥鳅寸苗的适应能力强,成活率相当高,管理相对粗放得多,更易做出成绩。
2、遭遇敌害
许多养殖户都在泥鳅苗培育期间,出现敌害侵扰。由于泥鳅苗个体小、游动慢、抵御敌害能力差,敌害导致泥鳅苗大量损失。还有就是养殖中后期,出现鸟害,如白鹭、夜鹭危害,造成泥鳅陆续损失。出现这样的情况,到后来也是养不出什么泥鳅了。
在泥鳅苗培育期特别注意,一旦发现蜻蜓幼虫、水蜈蚣等害虫应及时驱杀。一旦发现有白鹭或夜鹭等,应在池塘上方拉鱼线,或盖上鱼线网以防鸟残食泥鳅。
3、水质较差
养殖到后期,特别是在泥鳅上市前一个月左右,泥鳅采食量增大,其排泄物及分泌物量大,水质极易出现污染。当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或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超标,泥鳅就会出现中毒现象,陆续出现死亡。而此时没有新水换入以解决,损失会更大。
养殖过程中特别注意调节水质,经常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以分解水体有害物质,不要等到水质恶化了再使用就来不及了。若水体有出现有害物质超标的可能,即应进行适当换水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