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的发展,农民想通过特种养殖发家致富的愿望很迫切,但不少人为此倾家荡产。专家提醒,农户要先学技术后参与,并做好风险预估。去年5月,广西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新新村16户农户,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养殖水蛭(俗称“蚂蝗”)。其间,因农民不懂技术,水蛭长势缓慢、死亡率高,如今亏损170多万元。 村民:养水蛭损失惨重 新新村村民陆先生去年5月份开始,以460元每公斤的价格购置350公斤水蛭苗,前前后后投入了近30万元。如今,到了本该收获的季节,可水蛭不见长大,并大量死亡。在新新村,与陆先生有同样遭遇的农民不少。去年5月份,该村16户村民经过熟人介绍,购进了1500多公斤水蛭养殖。到了10月,全部遭遇“滑铁卢”。经过估算,16户农民损失超过170万元。 据了解,该村的水蛭养殖,由南宁复鑫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农村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支持和收购,农户则负责养殖。当地村民认为,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种苗存在问题,且技术指导不够。 公司:以后会加强技术指导 村民周先生介绍,当初之所以一次性投入那么多钱,是因为之前有村民挣了大钱,他们16户村民在不太了解该行业的情况下,开始了水蛭养殖业。 合作社负责人蒋女士表示,前段时间正好是水蛭的生长期,可能是因为南宁遭遇低温,造成了水蛭不进食以及大量死亡。“合作社并没有忽悠村民,我自己也养了500多公斤水蛭,也死了不少,损失40多万元,目前正在找专家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南宁复鑫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谢先生表示,他们存在管理方面指导不到位,以后会加以改善。“之后,我们会加强对合作社的管理,让他们不要急于求成。并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和考核,尽量规避风险”。 专家:特种养殖入行须谨慎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农民想通过特种种养发家致富,但由于缺乏技术等原因,不少人倾家荡产。 有过3年养殖经验的灵山县矮岭水蛭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成表示,“入行要慢慢来,不要急功近利,可以先养几十斤练练手,最开始少赚一点,如果觉得自己掌握了技术,再扩大规模也不迟。” 广西药用植物园研究员张月云对特种养殖颇有研究。她提醒广大农户,在不懂技术和市场且没有专家指导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参与技术性要求高的种养,要保持平常心态,做好风险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