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不仅全身都是宝,产出的粪便还能改良盐碱地。”在海南省儋州市的一片橡胶林下,苏剑程一边忙着清理打包蚯蚓粪,一边给记者讲解林下养殖蚯蚓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海南有数百万亩橡胶林,近年来国内橡胶价格持续低迷,销售价格已经跌破成本价,农村胶农弃割现象普遍,为此政府鼓励胶农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

“传统的林下经济模式一般是选种耐阴作物,但在水肥上会影响橡胶树生长,而蚯蚓养殖则不存在这一问题。”苏剑程认为,橡胶林下养蚯蚓是非常有潜力的林下经济模式之一,在林下采用条带式堆粪养殖,能长期有效地给橡胶树保水增肥。另外,海南的气候高温、多雨、高湿,加上橡胶林下遮阴度高、抗风性强,全年都可进行蚯蚓养殖。

苏剑程介绍,橡胶林下养蚯蚓可推广性较强,水源有保障的橡胶林均可养殖。一是蚯蚓养殖的食料相对易得,主要是牛粪、羊粪、鸡粪和烂菜烂叶等农业有机废弃物;二是管理简单,只要将食料按长条状堆放,放入蚯蚓苗用遮阳网盖住即可,工人只需定期在一侧固定投料,蚯蚓便会自动转移过去。

“蚯蚓能入药能做饲料,蚯蚓粪则是有机肥之王,市场供不应求。”2013年苏剑程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卓少明的指导下,租了15亩橡胶林开始蚯蚓养殖并获得成功。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一亩橡胶林地每月可产蚯蚓活体400斤,蚯蚓粪12立方米,每斤蚯蚓活体保底收购价6元,蚯蚓粪每立方米300元,养殖户每月毛收入6000元。除去每月每亩4000多元的成本支出,每亩年纯收益达一万多元。

除了稳定可观的经济效益,苏剑程更看重蚯蚓养殖所带来的生态环保效益,蚯蚓粪可用于改良土壤盐碱化、提升地力。

苏剑程大学毕业后一直热心公益事业,每次参与台风救灾后,看着大片土地因海水倒灌盐碱化无法耕种都痛心不已。“蚯蚓粪在治理土地重金属污染方面已被广泛使用,为何不能在治理盐碱化方面尝试下?”

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引起的海水倒灌使海南省文昌市罗豆农场万余亩土地盐碱化。苏剑程决定在这里开启他的蚯蚓粪改良土地盐碱化的试验。

在海南成美慈善基金的资助下,苏剑程和他的青年星公益团队经过多次沟通,终于说服当地村民让自己开展试验。

他们的改良方法很简单,只要在盐碱地上一次性铺满5厘米厚的蚯蚓粪,再将20厘米厚的表层土壤翻整两遍,一亩地需要蚯蚓粪约15立方米。从2016年8月底结束的试验结果来看,使用蚯蚓粪改良的土地,两周后便可以种植空心菜、豇豆、丝瓜等蔬菜,而一旁的盐碱地仍无法耕种。

“以空心菜为例,亩产接近4500斤,不仅超出了预期,也成功让盐碱地焕发了生机。”苏剑程笑着说,看到盐碱地长出了蔬菜,周边村民们纷纷找到他们,希望在自家地里进行大面积试验。

罗豆农场工会副主席周经部坦言:“全场约有1.1万亩盐碱化土地,这两年来,淡水冲刷、翻土复耕,各种方法都试过了,就是不行,想不到不起眼的蚯蚓粪却能解决问题。”

“与其他方式相比,蚯蚓粪改良最大的好处是一次性解决问题。”苏剑程介绍,蚯蚓粪松软无异味、团粒结构好、保水能力强,除富含植物所需的常量元素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腐殖酸、胡敏酸、植物生长激素和土壤有益微生物。

“只有实现规模化养殖,才能做到大面积土地盐碱化改良。”苏剑程和他的团队希望通过“林下经济+生态循环+土壤改良”模式,尽快推进橡胶林下蚯蚓养殖规模化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地力提升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