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惠农惠万家:跨过鬼门关的鳝鱼。今天我们的科普惠农系列节目要说说鳝鱼。您看,这像蛇一样的就是鳝鱼。尽管外表上看这鳝鱼没什么特别,可在市场上鳝鱼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在鳝鱼市场,春季的鳝鱼价格最高,为什么?那是因为,鳝鱼要能在春季上市,必须要跨过一道鬼门关。怎样让鳝鱼跨过鬼门关是很多养殖户非常关注的问题。
刚到十月份,湖北省监利县程集镇鳝鱼养殖户李明典家的鳝鱼就出了问题。好好的鱼莫名其妙地死了。
李明典养的鳝鱼还没有跨进鬼门关就死了,这让养殖户们非常关注,他们也担心自己家的鳝鱼会不会出问题。鳝鱼要跨过的鬼门关实际上是要它们迈过冬天这个坎。如果能跨过这个鬼门关,鳝鱼的价格会成倍增长。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 杨代勤:在春节前后这可能有一个小高峰时期。
清明前的一段时间鳝鱼价格会更好,可如果跨不过这个鬼门关,弄不好就有可能亏本。
【采访】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程集镇黄鳝养殖销售协会会长 杨一斌:把握不好,血本无归。
鳝鱼安全过冬一直是养殖户最难解决的问题,尽管都知道只要再多养四五个月,一过冬天鳝鱼价格就增长不少,但是养殖户却要赶在入冬前把鳝鱼卖掉。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 杨代勤:这鱼到了国庆节就死亡了,你不卖,鱼就死完了。
要想卖个好价钱,鳝鱼延后养殖很重要,但前提是鳝鱼能够健康生长、安全过冬。
杨代勤是长江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鳝鱼研究,不仅熟悉鳝鱼的市场行情,还是鳝鱼养殖方面的专家。要把鳝鱼留到第二年春天再卖,鳝鱼过冬确实很难。10月份正是鳝鱼养殖的关键时期,听说李明典家有的鳝鱼死了,杨代勤也赶过来。当把鳝鱼解剖之后,他发现了问题。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 杨代勤:这个鱼比较粗、很肥,这个鱼的胆囊很大,这叫肝胆综合症,这个肝也是比较大。
按说鳝鱼肥点、脂肪多了更容易过冬,怎么就出了问题呢?(闪白,音效)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杨代勤:肝胆这块是鱼的消化器官,它不能正常代谢了,所以这个鱼后期就会死亡。
李明典原计划把鳝鱼养到第二年再卖。为了让鳝鱼能度过鬼门关,他特意多喂食,把鳝鱼养得又肥又粗,没承想还是出了问题。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杨代勤:保证这鱼不死,那明年肯定赚钱了。这鱼半斤呢,这还要养一个月,半斤以上,就是30元一条了,鱼死了就亏本了。
杨代勤看在眼里也着急。现在鱼已经长成这样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稍微大点的鱼先卖掉。
那剩下的鳝鱼怎么办呢?专家说小点的鳝鱼过冬还是有希望的,不过呢,得改变一下饲喂方法,让鳝鱼少吃。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杨代勤:适当控制食物,让它正常生长,不要过快生长,这是养鳝鱼最主要的一个技术环节。
以往养鳝鱼都是春季投放鳝鱼野生苗,经过驯化之后,在5个月时间之内上市出售。养殖户为了在短时间内让鳝鱼多长肉、长大个,在饲喂上又是鲜活饵料又是配合饲料,尽量让鳝鱼多吃,而这鳝鱼也真能吃,有点不知道什么是个饱。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杨代勤:这黄鳝是很贪食的鱼,如果在温度适宜时候,水质比较好的时候,它一天可以吃掉它体重的15%到20%,我们投食10%~20%,如果这么饲喂之后,这鱼肯定就吃多了这样的话肯定就吃多了。鳝鱼吃多了不爱活动,脂肪增加了,容易虚胖,肝胆综合症等病也来了。特别是秋天水温变化大,体质不好的鳝鱼更容易得病,弄不好会造成大批鳝鱼死亡。就像李明典家的鳝鱼,想过冬也难了,只能提前卖了。所以,要想安全过冬卖个好价钱,就要严格控制好鳝鱼的嘴,不能随着鳝鱼的性子给它吃。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杨代勤:把投食量每天控制在体重的10%以下,7%—10%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范围。不能说吃多少喂多少,这是不行的。
也就是不能让鳝鱼完全吃饱,而且这饲料里边配合饲料更要控制好。因为配合饲料里边高能量的东西比较多,吃多了,也会造成营养过剩。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杨代勤:大片的黄鳝养殖大概是70%的鲜活的动物饲料,像白鲢鱼、蚌壳、田螺,加上30%的配合饲料,这么养殖的黄鳝,它生长的速度比较适宜,比较健康。
鳝鱼天生喜欢吃鲜活的饵料,所以鲜活饵料是越新鲜越好。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 杨代勤:我们用鲜活的白鲢鱼,为什么用鲜活的,鲜活的表示这鱼肉质比较好,没有腐败,保证鳝鱼的体质。
程集镇鳝鱼养殖比较集中,每天会有专门的运输车把鲜活的白鲢送过来。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杨代勤:每天到下午三点左右,来一车鲜活的白鲢,然后养鳝户根据他养殖规模的需要,买下回去之后,用搅肉机一搅,和配合饲料配合之后投喂下去。
通过控制鳝鱼的伙食,科学饲喂,让鳝鱼有个好身板,活动能力强,体质健康,这样为鳝鱼安全过冬创造条件。
【导视】:吃能吃出好身体,为过鬼门关打下了好底子,还要给鳝鱼一个过冬的家,让它能温暖度过鬼门关,这是什么样的家?科技苑继续为你讲述。
现在程集镇大部分养殖户是按照杨代勤教授的指导去饲喂鳝鱼,鳝鱼养得还不错。内行人看看这网箱里的水草就知道个大概。水草是鳝鱼生长的晴雨表。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杨代勤:草有多好,鱼的产量就有多高。如果就几根草,这鱼产量很低很低的。
水草和鳝鱼的生长是相辅相成的,鳝鱼长好了这水草才能长好。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 杨代勤:如果没有养鳝鱼,这草长不了很好的,这草的颜色都是黄色,叶子是黄色的。因为有鳝鱼在里边活动,排泄粪便,肥水,草长得茂盛,比较绿。
水草为鳝鱼提供了栖息的场所,夏天鳝鱼可以在里面避暑。到了冬天这水草就更重要了,这些水草还是鳝鱼跨过鬼门关的保障。
自然条件下,鳝鱼是在泥里越冬。它们天生喜欢钻泥巴。
现在人工养殖鳝鱼绝大部分是在网箱里。网箱一般是悬吊在水里,网箱里面没有泥,就像是一个四面透风的屋子,鳝鱼没处躲没处藏,体格再好也扛不住冬天的寒冷。所以网箱里种好草,对于鳝鱼过冬就显得更为重要。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杨代勤:冬天很厚的草有利于鳝鱼越冬,就像人一样盖一层厚厚的被子越冬,草是养鳝鱼必需的。
种草说起来简单,但种什么草,杨代勤和养殖户还走过弯路。开始在网箱里种水葫芦,但是效果不好。因为水葫芦冬天不仅叶子枯死,连根也腐烂,根子不成团,到了冬天鳝鱼还是没地儿待。
要找到冬天根系不爱死,而且成团的植物。后来经过试验,他们发现水花生的效果很好。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杨代勤:这种草是最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冬天虽然它的叶子会死掉,但是大量的根系是活的,不会死。
网箱里的水草长好了,鳝鱼过冬有了保障。冬天这些水花生的根系就像一层厚棉被呵护着鳝鱼,不让它们受冻。
【采访】
杨代勤:到冬天这草的叶子就死亡了,下面有一层很厚的根。根的厚度大概在40厘米左右,很厚的,鳝鱼在根系下面进行越冬。
记者:这样的话能保证一个合适的温度。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杨代勤:对。在湖北地区冬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0℃以上,0℃以下的温度有个7~10天。如果结冰的温度不超过10厘米,那应该说鳝鱼越冬是安全的。
鳝鱼吃的、住的似乎没啥大问题,然而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度过冬天鬼门关的鳝鱼,在温暖的春天却也面临着新考验。随着水温升高,鳝鱼住的环境恶化了。
原来鳝鱼吃得多了,拉的也多,再加上剩余饵料长时间的积累,水体里的有害物质增加。另外,网箱在水里时间长了,网子上长满了苔藓、水藻,网眼常常被堵住,水体交换受阻,造成网箱内水体缺氧,水质变坏。水质有了问题,鳝鱼就容易得病。程和月家的池塘就有些问题。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杨代勤:这个水就黑了,这水不行了,这水严格说就该换水了。
所以要想养好鳝鱼,池塘里的水要及时补充调换。杨代勤建议最好是找个帮手来净化水质。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杨代勤:网箱里面养黄鳝,网箱外面养一部分鱼,养鱼的目的是什么呢?养一些鲤鱼和鲫鱼,平常鲤鱼和鲫鱼在外面,就吃网箱上面附着的藻类和苔藓之类的东西,疏通网眼,保证网箱的孔比较畅通。
这网箱外混养的家鱼成了清道夫,不仅疏通了网眼,还能够消化一部分鳝鱼剩余饵料,有利于改善水质,又可以增加一部分额外收入。
每年杨代勤教授都会在当地进行科学普及,他支的这些招,在程集镇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招招灵验。
【采访】
杨一斌:我们全是按照杨教授的要求搞的。
记者:他经常过来
杨一斌:我们非常感谢他。
这里的鳝鱼安全度过了冬天,通过鳝鱼的跨年度养殖,可以自主把握市场,赶在鲜活鳝鱼短缺的时候再出手,能卖出一个好价格。
【采访】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程集镇黄鳝养殖销售协会会长 杨一斌:所以说我们要科学养殖 ,科学养殖就能够赚钱。
【导视】:鳝鱼在程集镇安全过了冬,鳝鱼卖出了好价格,农户的腰包鼓起来,没想到又带来一个大收获。原来,这过了鬼门关的鳝鱼还有新用途,竟然解决了影响鳝鱼产业发展的大问题。
肖爱社也是当地鳝鱼养殖大户,他按照杨代勤教给的方法养殖,鳝鱼安全过了冬。不过该卖的时候他没有全卖。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度过鬼门关的鳝鱼有了新用途,它们为解决鳝鱼人工繁育提供了可能。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 杨代勤:我们人工繁殖就必须用人工养殖越冬的亲本。
鳝鱼的身体构造比较特殊,它们虽然是雌雄异体,但是性别随着体型发生改变。刚开始小的时候都是是女儿身,只有长到足够大,差不多体长25厘米以后,再经过一次排卵才会逐渐由女儿身变成男子汉。养殖当年的鳝鱼个头比较小,大都是女儿身,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生长的鳝鱼才会有男有女,才有可能传宗接代。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杨代勤:我们要求亲本必须是人工养殖一年的,通过人工养殖一年之后,这个亲本,我们还是能够更好选择。
有了亲本、人工繁育如果成功的话,这可是解决了鳝鱼产业发展的大问题。
过去鳝鱼养殖一直是靠野生的小鳝鱼苗,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野生小苗越来越少,价格高得出奇。
【采访】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程集镇养殖户肖爱社:种苗价格长到40多元一斤。
今年鳝鱼苗种价格最高达到了45元一斤。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杨代勤:目前种苗成本占黄鳝养殖成本的60%。
苗种价格居高不下,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而且养殖风险也加大。外地运来的苗种,经过长途运输,很容易出问题。
【采访】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程集镇养殖户 肖爱社:安徽的、江西的,其它地方的,其它省的长途贩运过来的,成活率相当低,有的全部死了。
要想鳝鱼产业健康发展,鳝鱼的人工繁育势在必行。杨代勤很想在鳝鱼人工繁育上有所突破,有了足够多的种鳝鱼,繁育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开始进行的并不顺利。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 杨代勤:以前我们鳝鱼繁殖,刚开始我们采取常规繁殖,人工注入催产技术来进行繁殖,我们通过几年探索之后发现,它在生产上不能使用。
常规繁育技术在这里行不通,这和鳝鱼的一些特性有关系。
【采访】
杨代勤:因为鳝鱼很滑,打针注射劳动强度很大。
记者:应激也厉害。
杨代勤:应激很厉害,打了针之后鳝鱼,它就不吃食了,它不吃食,最后可能还会死亡。
种鳝鱼死了还怎么繁育后代?多年以来,鳝鱼人工繁育一直没有突破,这让杨代勤很苦恼。后来在实践中他开始转变思路,能不能仿野生环境,让鳝鱼自己产仔孵化呢?
经过多年摸索,杨代勤终于发明了一种鳝鱼繁育的新方法。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杨代勤:这几年我们研究的技术是什么,就是用稻田网箱仿生态繁殖技术。
这种技术突破了以往人工繁育的框框,更符合鳝鱼自身生长的特性。这些小网子就是鳝鱼要结婚生子的新家,仿野生的环境。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杨代勤:像我们这个小网子它的大小是1×1米, 一个平方米的。
网子小,投喂管理更加方便,还可以随时观察鳝鱼的变化。过冬的鳝鱼网箱里种的是水花生,这里边怎么是水葫芦呢?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杨代勤:为了便于捕捞鳝苗。,水葫芦每一株它是独立的,它的根系很发达,小鳝苗孵出之后都是在根系里面,如果产了一窝卵之后,提出来,就把一株水葫芦提出来就行了,完整地把它提出来。如果是水花生的话,盘根错节,黄鳝苗是提不出来的。
这种仿野生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种鳝鱼的人为干扰,让它们在小家里自由恋爱,自由交配、传宗接代。
这种繁育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群众容易接受,而且呢,这过了鬼门关的鳝鱼在这派上了用场。养大了的鳝鱼好作种,不过,光个头大还不行,要想作种,这里边还有说道。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杨代勤:我们湖北来说,苗种一般选择黄斑鳝,就是身体是黄色的,黑白点比较稀,这种黄斑鳝生长速度比较快,抗病能力比较强。
【采访】
记者:像这个小网箱放多少合适?
肖爱社:雄鳝放两到三条。
记者:两到三条就行了,雌的呢?
肖爱社:雌的放五条,四条五条都可以。
种鳝鱼投放的时间一般在五月上旬。它们在小家顺利交配产子。可是,接下来小鳝鱼能否成活,还要看小鳝鱼能不能吃,吃得怎么样,这开口饵料很关键。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 杨代勤:过去我们刚开始为什么苗种养不大呢?因为那时候没有活食的开口饲料,不知道吃什么。那时候我们用过红虫,鱼糜都不太行。
最后他们选择了水蚯蚓,解决了小鳝鱼的开口饵料难题。有了充足的活体开口饵料,小鳝鱼得以顺利生长。这鳝鱼的人工繁育让水蚯蚓的养殖也红火起来。
【采访】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杨代勤:到六月初繁殖完之后,我们就把小苗通过水葫芦,从繁殖箱里面捞出来,捞出来之后就放在专门的培育网箱里去培育。
鳝鱼仿野生繁育技术获得成功,不仅减少了养殖成本,而且苗种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采访】
杨代勤:这个黄鳝是5月20日繁育出来的,长了三个月时间,通过三个月的培育,鳝鱼的个体规格接近10克。
记者:你看,挺机灵的。
杨代勤:体长在20厘米左右,这种苗明年可以作为商品鳝的种苗来养殖了。
这种稻田网箱仿野生繁育技术,就近利用跨过鬼门关的鳝鱼作亲本,培育出的苗种成活率高,适应性强,繁育技术操作又简单,很受养殖户欢迎。
这几年肖爱社按照杨代勤教授提供的技术,通过鳝鱼的自繁自养,种苗成本减少了一半,这一项就节省了几万元。
通过延后养殖,跨过鬼门关的鳝鱼身价倍增,它们不仅可以作亲本,销售也更加灵活。这样养殖户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这几年监利县程集镇的鳝鱼养殖户根据市场的变化,还总结出一些销售经验。
【采访】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程集镇黄鳝养殖销售协会会长杨一斌:我们养这个鱼不可能全都卖高价,我们是低价卖三分之一,中等价卖三分之一,高价卖三分之一。
这样可以有效规避养殖风险,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而这一切离不开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采访】湖北省监利县程集镇党委书记 施昌好:杨教授是我们的常年顾问专家,所以到了每个关键的环节,我们在不同时期根据协会的要求,政府出面请这些教授来给我们授课,受到了很多养殖户的欢迎。
【主持人】:在杨代勤教授的指导下,湖北省监利县程集镇的鳝鱼养殖户,不仅让鳝鱼跨过了冬天这个鬼门关,鳝鱼的繁育也有了突破。“科普惠农”让农民获得了最新科技的同时,鼓起的是各家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