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稻田里养甲鱼 稻鳖共养好处多

“稻田里套养甲鱼好处多着呢!田里的水生害虫成了甲鱼的‘营养餐’,这样养殖的有机水稻和甲鱼,每斤可以卖到160元,销路非常好。”11月20日,资阳市雁江区老君镇大溪村十二组的樊亮手拿着甲鱼,高兴地向记者介绍。

这位36岁的小伙,正带领着老君镇的村民一起养甲鱼致富。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经历和故事?记者来到雁江区老君镇仔细探究。

水产养殖遇难题

说起养甲鱼的经历,樊亮自认为也是“交了学费”的。

“我以前开过火锅店,做过买卖,体验了各种生活。”从小生在河塘边的樊亮,对于自己的家乡大溪村有着深深的眷恋。

2009年开始,带着对家乡的情怀,樊亮清退了城市里的买卖,背着行囊回到大溪村,一头扎进了水产养殖的圈子里。

起初,樊亮选择的是养殖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鲩鱼)、鲢鱼和鳙鱼(大头鱼)。这四种鱼的繁殖能力都比较强,能够适应各种水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可樊亮本以为稳赚不赔的生意,却遭到了极端天气影响。

“本来常规养鱼就赚不了几个钱,偏偏又遇到了暴雨,河塘垮塌,鱼苗缺氧致死,经济损失严重。”樊亮在2010年遭遇了养殖路上第一个“跟头”。这样的经历,让樊亮开始思考怎样养殖才能真正“有搞头”。

于是,樊亮一边继续做着四大家鱼的养殖生意,维持生活,另一边开始着手考察新的养殖市场。

考察发现稻鳖共养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的春天,樊亮在跟着朋友去江西考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新的养殖技术——稻鳖共养。

“当时在江西考察发现,稻田里套养甲鱼好处多着呢,田里的水生害虫成了甲鱼的‘营养餐’,害虫少了,农药也可以少用,水稻的长势也就好了。”樊亮高兴地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稻鳖养殖情况。

如果每亩稻田放40只甲鱼,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收获后加工出来的有机大米有400斤。按照市场行情来算,有机米卖8元一斤,每亩有近3000元的收入;有机甲鱼市场价格卖 150 元一斤,如果一只甲鱼按2斤的成熟标准来售卖,40只甲鱼能卖1.2万元。每亩稻鳖养殖收入至少1.5万元。这样的算盘,在樊亮心头算过之后,他默默地下定决心——试水稻鳖养殖。

2015年,他开始试验稻田生态养殖甲鱼。没有技术人员怎么办?他请来了老君镇有名的水产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到自己的团队,给他技术分红;没有甲鱼苗怎么办?他多次跑到江西、湖南等地,自己开车小心翼翼拉回幼小的甲鱼苗。就这样反复折腾、跑路,樊亮投资了80多万元,流转了250亩稻田开展稻鳖养殖试点,按照每亩40只甲鱼的规格进行稻鳖养殖。

有技术、爱钻研的樊亮,在养殖路上得到了回馈:2018年的稻米得到丰收,樊亮的有机稻米和甲鱼供不应求。当年,樊亮产出绿色生态稻鳖米10.18 万斤,销售单价每斤 8 元,纯收益 20 万余元。投放甲鱼苗每亩 45 枚共11250尾,销售单价150元/斤,销售部分甲鱼收入10万元,未销售部分估值65万元。

带领乡亲搞养殖·

樊亮的老家——老君镇大溪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有100多个贫困户,且多为老年人。

当樊亮稻鳖养殖获得成功后,不少人劝樊亮到成都周边扩大养殖,把生意做大,但他都拒绝了。因为他想用稻鳖这个项目帮扶大溪村的百姓们创富。

在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协调下,2017年,樊亮成立了大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101户农户,发展170多亩稻田养殖甲鱼。

因为拥有成熟的技术经验,樊亮的想法很快得到了雁江区扶贫开发办的帮扶。

2018年10月,大溪村争取到11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成立资阳市老君镇大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以每年每亩600元流转了72.4亩稻田,聘请了两个贫困户家庭成员作专职管理员,搞起了稻田养殖甲鱼。

“今年,我们获得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200万元,修建了两个甲鱼苗孵化棚。这70多亩稻田每年将给大溪村带来20多万元的集体收入,季节性用工250个。”樊亮表示,未来,合作社还将注册“大溪”稻米商标品牌,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有机稻米的效益,同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大幅降低养殖成本,走上现代化养殖之路。

信息来源:四川农村日报